新華社萬字長文紀實防疫轉折 隱晦提白紙運動影響決策

新華社萬字長文紀實防疫轉折,隱晦提白紙運動影響政策制定。(圖/美聯社)

大陸官媒新華社8日刊發萬餘字長文披露新冠疫情防疫轉折過程,對照時間序列,文中提到「14億多人口的中國,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廣泛凝聚共識、科學決策,成爲防控策略調整的關鍵」,被認爲是隱晦的提及「白紙運動」。此外,重慶核酸檢測行業員工不滿被裁員,7日包圍工廠抗議。

去年10月底中共召開二十大期間,提到新冠疫情,各級官員口徑一致追隨總書記習近平,言必稱「堅持動態清零」。進入11、12月後,防疫措施不斷調整,幾乎每隔幾天就會推出新規定。新華社8日刊發〈我國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紀實〉長文,披露其中轉折。

文章稱,2022年11月10日,北京中南海召開一場非同尋常的會議。習近平指示,「堅持科學精準防控,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要在落實各項防疫舉措的同時加強分析研判,必要的防疫舉措不能放鬆」。在這次會議上,中共中央作出重大決定。首次提出的二十條優化措施,向海內外釋放中國大陸因時因勢、主動優化防控政策的鮮明信號。

不過,「二十條優化措施」並未緩解各地層層加碼的沈痾,動輒靜默、隔離、封控仍是常態,民衆的憤怒再也無法壓抑,11月26-27日在南京、上海、北京、廣州、武漢等至少21個城市引爆「白紙運動」。

文章說,2022年11月下旬,一些羣衆反映部分地區「靜默」管理、「層層加碼」等防控問題,引起高度關注。新冠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要更加有針對性地優化防控舉措。

文章此處意有所指的說,「14億多人口的中國,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廣泛凝聚共識、科學決策,成爲防控策略調整的關鍵。」

接下來,文章說,2022年11月30日、12月1日,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國家衛生健康委連續密集召開座談會,聽取張伯禮、沈洪兵、王軍志、樑萬年、杜斌、馮子健、楊維中、董小平8位專家及8位防控工作一線代表發言。與會專家、代表交流了對防疫的認識和體會,對疫情防控措施提出意見建議。

文章說,12月6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次日,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公佈優化落實疫情防控的「新十條」。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再查驗覈酸檢測陰性證明,不再查驗健康碼和行程碼;對於跨地區流動人員也不再查驗,不再開展落地檢等等,等於民衆可自由跨省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