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三越「是誰切洋蔥」A9登場 7組藝術家用愛傳情

新光三越「是誰切洋蔥」A9登場 7組藝術家用愛傳情。(石智中攝)

新光三越這夏系列活動自2011年起,邀請超過500組臺灣在地創作者,累計超過數百萬民衆參與,今年10週年「是誰切洋蔥」系列巡迴展,今(16日)起至10月3日在臺北信義新天地A9登場,彙集7組共11位揚名國際的臺灣藝術家,涵蓋國寶藝師、金鐘戲劇臺漫原着等創作者,齊聚用愛「傳承與傳情」。

PiA吳蓓雅每月手寫電子報給粉絲,她在展區展出粉絲的信,寫信和收信都讓她感到療愈。(石智中攝)

電視劇《用九柑仔店》、《天橋上的魔術師》原着漫畫家阮光民,除展出講述通靈廚師的《天國餐廳》線稿、手稿,也創作「傳情郵局」。(石智中攝)

電視劇《用九柑仔店》、《天橋上的魔術師》原着漫畫家阮光民,除展出講述通靈廚師的《天國餐廳》線稿、手稿,也創作「傳情郵局」,擺放許哲珮Peggy和PiA吳蓓雅2位歌手的手稿和粉絲來信。二度與新光三越合作的PiA吳蓓雅,曾入圍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10月14日將發行首張臺語專輯《成功的人》,她這2年來每月底發佈手寫的電子報給粉絲,在整理心情之餘也帶來創作能量,還能獲得粉絲迴應,可說是雙重「療愈」。她堅持手寫是想借此讓自己和粉絲能慢下來、靜下來,用文字連結更有溫度。

「魚拓遊戲」廖元瑜配合自己創作的神鬼地圖,也趣味搞鬼一下。(石智中攝)

「魚拓遊戲」廖元瑜與插畫家BLUE藍聖傑展區,充滿童趣。(石智中攝)

「魚拓遊戲」創辦人廖元瑜,有9歲和4歲的女兒,4年來立志每年推一款可讓女兒玩、又能認識臺灣文化的手遊,包含以老街爲本的《恆樂町》、與宗教和神鬼文化有關的《Mo ChI Pang》、講述溫泉的《映泉鄉》,10月底將推出以夜市爲主的《夜之島》。每款遊戲面世前,他會讓女兒試玩OK才上架,還邀女兒爲《Mo ChI Pang》配音,處處可見父愛。

「熊南人電影映像」高祥晴(右)、高璞元(左)父子,保留、修復35釐米電影放映機,讓技藝和記憶傳承。(石智中攝)

高祥晴(左)身邊的35釐米電影放映機已有近90年曆史,在他維護之下還能運作,右爲高璞元。(石智中攝)

至於,來自臺南的「熊南人電影映像」高祥晴、高璞元父子,帶來35釐米電影放映機和50年代的膠捲電影,堪稱是露天電影的活字典。高祥晴上國中後跟隨父親腳步擔任電影放映師,走過政府單位、學校、廟會,直到1995年有線電視法通過後,露天電影逐漸沒落。高璞元是第3代,努力保留、修復和傳承露天電影放映文化,5年來每年在臺南封街放映,舉辦體驗活動,這2年雖受疫情影響,仍堅持自掏腰包,目前正籌拍紀錄片,希望能讓「技藝」和「記憶」傳承,高璞元說:「我們是賣回憶的人,這是我們放電影的初衷」。

「熊南人電影映像」高祥晴、高璞元父子,帶來35釐米電影放映機和50年代的膠捲電影,堪稱是露天電影的活字典。(石智中攝)

此外,展區中還有甫於臺北南西店展出的府城光彩繡莊繡才林玉泉、手繡藝術家李俊毅師徒,將傳統技藝結合潮流時尚的作品;與剪黏工藝師葉明吉、文物修護師葉昭旻父女,傳承百年宮廟的剪黏藝術;以親子日常讓全球百萬網友分享的插畫家BLUE藍聖傑的畫作。

剪黏工藝師葉明吉、文物修護師葉昭旻父女,傳承百年宮廟的剪黏藝術。(石智中攝)

去年受疫情影響,今年這夏系列才完整呈現10週年,特以「充滿洋蔥的動人故事」爲題,共集結20組臺灣不同領域跨世代的創作者,透過漫畫、刺繡、剪黏、膠捲電影、插畫、遊戲設計等超過15個不同領域創作者的創作與觀點,挖掘「愛」的故事。

府城光彩繡莊繡才林玉泉(圖)、手繡藝術家李俊毅師徒,將傳統技藝結合潮流時尚的作品。(石智中攝)

「是誰切洋蔥」系列巡迴展,每家分店都有不同展出內容,陸續已巡迴臺南中山店、臺北南西店,9月21日前在高雄三多店、9月22日前在桃園大有店、11月4日至22日在臺中中港店展出,活動官網詳見:https://reurl.cc/ARqKyQ。

府城光彩繡莊繡才林玉泉、手繡藝術家李俊毅(圖)師徒,將傳統技藝結合潮流時尚的作品。(石智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