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不斷變異恐釀新流行病 學者示警:最糟1狀況
新冠重症單週暴增328例,疾管署宣佈進入流行期。(圖/示意圖,記者趙雙傑攝影)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疾管署11日研判,已開始進入流行期,預估在8、9月達到高峰。公衛學者指出,目前臺灣主要流行株爲JN.1,佔75%,而KP.2、KP.3約有13%,將持續增加。新冠病毒經歷許多分支演化,暗示着病毒正朝着與人類共存的方向發展。由於病毒變異有許多不確定性,全球都需留意是否會與其他病毒株相互作用,引起新的流行病。
國內上週共新增328例本土中重症確定病例,較前週上升25%。由於國內上一波疫情發生在今年春節,距離現在已時隔3個月,每10萬人口1.53人次併發中重症,疾管署研判,已出現Omicron的本土第6波疫情。
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12日於「健康智慧生活圈」線上直播指出,進入後疫情時代,Omicron JN.1 突變子代 KP.2已慢慢變成主要的流行株。KP.2感染症狀與其他病毒株相似,包含喉嚨痛、流鼻涕、咳嗽、發燒與身體痠痛,還有少數嗅味覺喪失情形,部分病患亦可能出現腹瀉或嘔吐等症狀。
陳秀熙表示,美國近2周監測發現,KP譜系佔比升高,如今KP.3爲當地主要流行株。至於臺灣,目前仍以JN.1爲主,佔75%,而KP.2、KP.3則分別爲7%、6%,兩者合計13%,預估會持續上升,但嚴重程度未明顯增加,除了脆弱族羣外,大多數感染者都是輕症個案。
自Omicron變異株(B.1.1.529)開始,病毒經歷了BA.1、BA.2等分支的演化,其中包括XBB、BA.4、BA.5等分支。陳秀熙指出,這些早期分支的數量逐漸減少,現今關注的是BA.2.86分支及其衍生的JN.1和JN.1.4.3,這些分支則進一步演化成KP.2和KP.3。
「這些變異暗示着病毒正朝着與人類共存的方向發展」,陳秀熙說,病毒變異不會停止,未來的病毒演化仍有許多不確定性,必須持續進行監視和基因監測。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未來病毒可能會與其他病毒株相互作用,引起新的流行病,全球都需要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