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正常仍有風險!AI偵測動脈阻塞系統 明年展開臨牀試驗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長庚體系、宏碁集團聯手守護國人健康,開發多項代謝疾病智慧預測系統。(王家瑜攝)

肥胖是一種慢性病,和代謝相關疾病息息相關,國家衛生研究院與長庚體系、宏碁集團聯手開發多項代謝疾病智慧預測系統,其中「冠狀動脈阻塞智慧偵測系統」透過AI大數據分析,協助醫師提早發現冠狀動脈阻塞;尤其臨牀上有10%患者無法透過心電圖發現病竈,如能提早發現,就可以避免憾事。該項商品已完成模型開發,正在進行多場域驗證中,預計在明年進行臨牀試驗。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有8項都和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糖尿病併發症、高血壓性疾病、腎臟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國衛院院長樑賡義說明,肥胖造成的代謝相關疾病對於健保給付帶來很重的負擔,如果能利用精準預防、精準治療的概念,提前減少疾病發生的可能性,並減少對健康的衝擊,對於健保也有助益。

國衛院108年底與長庚體系、宏碁與旗下宏碁智醫簽署合約,藉由建立疾病多體學資料庫(包括基因體、代謝體、轉錄體、腸道菌相、臨牀資料等),並導入AI大數據分析超過2300個樣品,共開發5項疾病預測系統。樑賡義指出,目前共申請6項發明專利、共計19件,其中3件臺灣專利已獲證,另發表多篇國際論文,其中一項成果於今年6月發表在糖尿病相關國際期刊《Diabetes Care》。

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說明糖尿病相關研究成果,針對600多名患者資料運用「交互作用模型」,找到可預測糖尿病腎病變的生物標記。他說明,正常情況下,人體可以排出血糖代謝產生的毒性物質,但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平衡有問題,有毒物質不容易經過腎臟代謝;團隊發現,當血液中某些代謝物質增高時,就是很好的標記,可推估疾病進展。

另一項成果爲「冠狀動脈阻塞智慧偵測系統」,運用AI學習十二導程心電圖訊號,加上心導管結果作爲標準,就可以知道是否有冠狀動脈阻塞。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部副主任葉集孝說明,由於心電圖對於冠狀動脈阻塞有侷限性,臨牀上偶有心電圖正常卻發生冠狀動脈阻塞的案例。

葉集孝指出,有些人胸痛、胸悶來求診,心電圖檢查卻沒有問題,這些病人總是在醫師心中留下一個問號,更擔心他們踏出醫院後就發生憾事;如能及早發現冠狀動脈阻塞,可以儘早採取心臟支架、心導管或心臟繞道手術,否則在心肌梗塞發生後,恐怕根本來不及治療就猝逝。

目前該系統已完成模型開發,正在進行多場域驗證,預計明年展開臨牀試驗。長庚醫療體系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指出,將持續展開大規模的資料驗證,明年起可望擴展至全臺長庚體系院所,一同加入臨牀試驗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