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 「獵龍計劃」 加強清除外來綠水龍

肉食性動物「綠水龍」被列爲主要移除外來入侵種陸生動物,新北10年捕獲2263只。(新北市農業局提供/陳慰慈新北傳真)

肉食性動物「綠水龍」會捕食原生物種並造成生物競爭,破壞在地生物多樣性,被列爲主要移除外來入侵種陸生動物,新北10年捕獲2263只,面對綠水龍繁殖期即將來臨,農業局4月啓動調查及清除工作,針對繁殖期加強清除頻率、空窗期亦監測和移除。

農業局自2013年啓動「獵龍計劃」清除綠水龍,依族羣熱點、綠水龍活動習性以及繁殖期擬訂移除工作策略,在綠水龍繁殖期前加強清除頻率,減緩族羣擴張。

農業局指出,2021年156人清除、捕獲321只;2022年208人清除、捕獲197只;2023年286人清除、捕獲166只。相較於2021年,2023年清除頻率及人力增加1.5倍,抓捕數量卻逐年遞減,顯見已有效控制野外綠水龍族羣甚至減少族羣。捕獲到的雄蜥全長最大可達92公分,雌蜥全長最大可達61公分。

綠水龍目前出沒地點以新店安坑地區以及林口紅水仙溪流域爲主,主要出沒活動時間約從清明節後至11月,主要繁殖期及產卵期在每年5月及6月,冬季氣溫過低則會躲藏蟄伏不活動。

臺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理事長遊崇瑋表示,綠水龍多棲息於水域周邊樹梢,警惕性高且具有攻擊性,不易捕抓,僅能於夜間以人工套繩清除,綠水龍多於清明節後天氣穩定時,纔開始活動,在綠水龍繁殖期前增加清除頻率,減緩族羣擴大,經多年努力,新店安坑以及林口紅水仙溪族羣已有減少趨勢。

農業部將綠水龍列爲主要移除外來入侵種陸生動物,農業局自2013年起積極清除綠水龍,避免野外族羣擴張,影響生態平衡,但在2022年6月1日前,綠水龍尚未被經濟部納入「限制輸入貨品表」,仍有寵物店販售及繁殖,綠水龍幼體時非常可愛,寵物店引進供民衆當寵物飼養,等到長大後,發現體型太大、食量驚人,具有攻擊性或因長相醜陋而遭棄養。

由於綠水龍繁殖力強,加上無天敵環境,因此滅絕不易,農業局強調將持續積極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