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承泰/勞保將是下任總統最燙手的山芋

勞保會不會倒?何時倒?這個大難題,必然落在下一任總統的肩上!換言之,蔡政府的年改支票已經跳票,纔會讓這個燙手山芋由下一任承接。當初就任的信誓旦旦,包括一年內完成改革,寧願失去政權也要改革…等,這些承諾不知選民記得否?

綜觀七年來的年改,蔡政府只針對公教開刀,令退休公教「少領」是主要的作爲,可是原本的制度並沒有因「改革」而延續,而是啓了新制。這樣的亂改,遠不如二○一四年馬政府在老農津貼的改革,儘管農保人數超過軍公教的兩倍,當時的改革把「領取老農津貼資格」從六個月延至十五年,就杜絕了不少「假農民」,也節省了不少老農津貼的給付,這纔是改革!

勞保局精算過,如果勞保不改革,基金將在二○二八年用罄,也就是五年倒閉,正好是下一任總統的任期。行政院陳院長曾保證「只要政府在,勞保基金就不會倒」;這句話若指「蔡政府」,是正確的,因爲勞保不會在二○二四年之前倒的。

勞保基金近年來開始入不敷出,政府見此,拿老百姓納稅錢來進行撥補,可是隨着退休人口的增加,加上少子化所帶來勞動人口的減少,基金缺口將持續擴大;五年內缺口將達一年一千億以上,還能繼續撥補嗎?

公教退休前每月繳得多,退休後領得就較多,蔡政府認爲有空間可砍;勞保因繳得少,退休後領得相對較少,哪來的空間可砍?筆者在蔡政府進行年改時,即預言蔡政府不會去改勞保來得罪勞工的,因爲一千一百萬勞工是軍公教人數的十六倍,只能當「心頭肉」!

勞保年金化至今不過十四年,何以會走到瀕臨倒閉?簡言之,有人口、經濟、制度三個因素。臺灣生育率下降太快,加速了人口的老化,因此工作人口減少而退休人口增加,這是主要的人口因素;此現象雖然也發生在工業國家,但臺灣的速度特別快。

其次,經濟因素主要爲勞工薪資偏低,這會直接影響工作時的繳費以及退休後的年金額度;此外,通膨則是一頭經濟怪獸,勞保平均每月給付不到兩萬元,即使用上限四五八○○元投保金額來計算,擁有四十年年資每月也領不到三萬元退休金。雖然還有勞退(個人帳戶制,類似定存)可以領,在高通膨下不一定划算喔!

最後是制度的設計。當年爲了討好勞工,設計出偏低的費率與偏高的給付率,即使沒有人口因素,該制度也無法持久。其實,勞保和軍公教退撫制度,以成本效益來比較是差不多的,兩者都遠不如老農津貼好康,但比國保划算多了!這就是爲何,有些無就業者不加入國保,而想辦法加入職業工會或當人頭以加入勞保。此外,年金給付計算採最高六十個月投保薪資,也無形中鼓勵巧取。君不見,勞工被保險人當中,有相當比例繳費額度集中在基本工資與天花板兩個極端,和勞工實際薪資的分佈明顯不同。

由於勞保老年給付額度不足以養老,未來的決策者應不會效法蔡政府,以「少領」作爲改革手段。如果「少領」行不通,就只能「多繳」,那麼今年勞保費率已調漲到十二%(其中一%是就業保險),是否應繼續按年調漲一%直至十八%呢?如此可增加每年保費的收入,讓倒閉時間再延後四年;這將考驗新任總統,看是否只做一任或連任?(作者爲臺大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