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兇殺 民進黨推了一把

(圖/截自範雲臉書)

這些年校園暴力與霸凌事件頻傳,亦常聽聞學生毆打、詆譭和辱罵老師的事件。校園的秩序與安全已是許多學校極爲頭痛的問題。

這次發生新北市國中生被同校少年兇狠殺害案,令人震驚與心痛不已。這案子一方面凸顯出學校對於處理高風險學生的輔導機制失靈,另一方面亦顯現當今一般學校普遍面臨的問題,即是無法和無力處理輔導校園中行爲偏差學生的問題,就像是明知有不定時炸彈,卻不知該不該,以及又該如何去拆除炸彈。

目前學校和教師端普遍沒有得到足夠的教育行政資源和法律工具去管教有嚴重行爲偏差的學生。教育部頒佈的《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從109年至112年2月共修正3次,不斷節制和壓縮教師對學生的管教權範圍和措施,而且三申五令的警告老師,一旦被認定管教措施違法和不當時會受到嚴格的法律懲處。前述規定儼然就是老師管教的緊箍咒,老師哪還敢去管教學生,別說是體罰了,連說重話都不敢,怕被說成是「侮辱」學生,只能「好言相勸」,學生聽的進最好,聽不進就算了。

此外依照前述規定,學校原則上不得檢查學生書包,若學校懷疑有學生涉嫌犯罪或帶違禁品要進行校園安檢時,尚須兩名家長代表、老師或學生幹部偕同檢查,而且被檢查的學生須在場,並要進行全程錄影。諸如此類規定,在教學現場根本難以執行。

在這種僵化的教學環境和不盡情理的法規制度下,老師們實施管教動輒得咎。大多數的老師寧可當好人,明哲保身,不管不錯,何必惹麻煩。

今年年初民進黨立委範雲召開記者會,指責某高職校方因考慮安全問題,在畢旅出發前要求檢查學生行李箱一事。當時範雲表示,學校搜查學生物品及校園服儀規定,是校園威權的展現。從這次發生的校園兇殺事件來看,她的談話顯得格外諷刺。如果我們支持學校可檢查學生有無帶違禁品入校之措施,或可防患於未然,而不會造成今日的憾事。

民進黨政府這幾年高喊保障兒少學生的人格權和行爲發展自由,以爲給予學生不受規範和秩序的自由是進步價值,卻忽略兒少學生仍在學習成長階段,言行和價值觀須被正確教導和引導。

當前教育部的中小學教育政策是空有理想,無務實的配套措施,根本無視於學校第一線教師所面臨的困境。這種扭曲的教育政策與法規,不僅救不了那些嚴重行爲偏差的學生,反而害慘了大多數循規蹈矩的學生和老師。難怪有人說,「教育部不倒,教育不會好」。接二連三發生如此嚴重的校園傷害問題,教育部長潘文忠應立刻下臺,以示負責。

(作者爲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