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贏科技貸款餘額近490億元逾期率破3% 額外收費等引發數萬投訴

(原標題:小贏科技貸款餘額近490億元逾期率破3% 額外收費等引發數萬投訴)

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劉坤媛)“小贏卡貸可以退息了”“小贏卡貸逾期協商,零首付無息分60期”“小贏卡貸退費17339元”……近段時間以來,這類網貸逾期協商還款、減免息費的業務廣告充斥社交平臺,廣告中商家表示可以提供解決方案,幫助用戶解決還款之憂,還掛出了近期多位客戶成功退息退費的案例,以提高可信度。

據悉,小贏卡貸是金融科技公司小贏科技旗下的網貸產品。近日,小贏科技公佈截至2023年底的第四季度及2023財年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2023財年其總淨營收約48.15億元,同比增長35.1%;淨利潤約爲11.87億元,同比增長46.2%。小贏科技的這兩項業績均由2022年的負增長轉爲兩位數正增長。

在業績大增時,小贏卡貸的投訴量猛增。記者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小贏卡貸最近30天內有705條投訴,累計投訴達29487條,主要涉及貸款被收取會員費、擔保費等以及暴力催收等問題。消費者投訴量居高,甚至因此被網貸“黑灰產”盯上,小贏科技如何迴應?就相關問題記者向小贏科技方面發去採訪函提綱,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貸款規模增長 帶動業績轉好

小贏科技品牌創立於2014年3月,前身是一家在線個人理財公司,後轉型爲持牌金融科技公司,目前旗下擁有小微信貸服務平臺“小贏卡貸”,和一家互聯網小貸公司“小贏小貸”。2018年9月小贏科技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從近五年的財報數據看,小贏科技的業績波動較大。2019年、2020年其連續兩年營收和淨利潤的增速均爲負數;2021年小贏科技業績爆發,淨利潤增幅更是達到了三位數;不過,2022年,其營收和淨利潤再次雙雙出現了負增長。

2023年,小贏科技的營業收入由2022年的35.63億元增長35.1%至48.15億元;淨利潤爲11.87億元,較2022年的8.12億元同比增長46.2%。

對於營收、淨利潤均實現雙位數增長,小贏財報稱主要由於報告期內促成和發放的貸款總額較上年有所增加。具體來看,2023年,小贏科技促成和發放的貸款總額爲1055.57億元,較2022年的736.55億元增加43.3%。截至2023年底,公司的貸款餘額爲488.47億元,較2022年底的379.92億元增長了28.57%。

隨着貸款規模擴大,2023年,小贏科技貸款促進服務費較2022年的20.44億元增加34.1%至27.41億元。此外,發放後服務費從2022年的3.73億元增至5.97億元,增幅達60.2%。

記者瞭解到,和2022年相比,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的2023年業績“成績單”增勢良好,貸款撮合量大多實現了兩位數的增幅。原因主要是用戶的消費貸款需求較爲高漲。可以看到,2023年,小贏科技的活躍借款人總數爲4495997人,較2022年3326774人增長了35.1%。

業務規模擴大也意味着風險控制難度提升,資產質量惡化將帶來更大壓力。記者梳理髮現,去年第四季度,助貸行業業務擴張出現了集體“剎車”的情況,各平臺在資產端紛紛選擇轉向更優質借款人。這背後是逾期率等指標的走高。

(圖片來源:小贏科技官網)

小贏科技也正面臨着資產質量惡化挑戰。數據顯示,小贏科技2023年度31-60 天的未償還貸款的拖欠率從上年的1.02%上升至1.57%,逾期91-180天的所有未償貸款的拖欠率更從1.93%升爲3.12%,增加了1.19個百分點。

小贏科技創始人、總裁鄧志強在財報中表示:“進入2023年下半年,特別是在第四季度,我們經歷了資產質量風險水平的上升。在加強風險控制體系並實施各種措施管理拖欠率的同時,我們還做出了在第四季度主動減少貸款量的戰略決策,將盈利能力置於純粹的貸款量增長之上。”

數據顯示,小贏科技2023年第四季度撮合和提供貸款總額爲261.34億元,環比下滑11.3%,同比增幅爲20.4%,同樣低於2023年全年的增幅。只是,主動減少貸款量,導致了2023年第四季度小贏科技的同比下降了31.2%。

財報稱,公司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促成和發放的貸款總額將在210億元至225億元之間,環比2023年第四季度繼續下降。那麼2024年小贏科技要想繼續維持業績兩位數的增長,在資產質量管理方面就需要下更大力氣。

投訴量居高,退息退費成焦點

如果說如何平衡資產質量改善和盈利能力的增長是小贏科技的挑戰之一,那麼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便是其正面臨的另一大挑戰。

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看到,小贏科技旗下的小微信貸服務平臺“小贏卡貸”最近30天內有683條投訴,累計投訴達29496條,主要涉及貸款被額外收取費用以及暴力催收等問題。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官網)

小贏卡貸產品展示頁面顯示貸款年化利率區間爲7.2%-36%。但據投訴信息反映,小贏卡貸用戶在借款過程中被收取了會員費、服務費、擔保費等多種費用。此外,還有消費者反映在小贏卡貸借款必須購買數百元的權益卡,“否則不下款”。

記者實測發現,在下載註冊“小贏卡貸”App後,便被彈窗推薦了一個售價29.9元的個人風險檢測服務產品。消費者反映的所謂“會員”/“權益卡”應是該App上一個售價139元的VIP季度卡,包含的權益除常見的飲品券、話費券等,還涉及“提額機會、優先審批、急速放款”等內容。值得一提的是,和這個百元左右的“VIP借款神器”相比,記者在該App上看到的另一個僅包含飲品券、話費券的“省錢卡”產品,售價只需4.9元/月。

(圖片來源:小贏卡貸App)

據悉,在前幾年的平臺金融整改過程中,各平臺下調費率,多數網貸產品年化利率已經降至24%之下。而收取各類服務費、要求貸款客戶辦理會員卡等行爲,無疑又變相擡高了綜合利率水平。

在小贏卡貸的相關投訴中,多數用戶提出要求退息、退費。記者關注到,近期一些網貸“黑灰產”組織盯上了消費者的這類訴求,並藉此做起了代理業務。例如,一個自稱“累計幫助5000人成功上岸”的賬號在社交平臺上專門介紹了小贏卡貸,稱“最近小贏退息熱度很高,平臺協商也還是比較合作的。”

據悉,這些以“債務諮詢”“債務代理”爲名頭的公司宣稱,通過了解消費者的網貸逾期情況,可以提供協商退還超額息費、減免逾期罰息、債務免息分期、停止催收及起訴等方案,並從中按比例收取一定費用。比如,上述賬號就宣稱可以幫助小贏卡貸的借款人退回會員費以及超過年化24%的利息,退款成功後將收取50%作爲酬勞。該賬號還曬出了多個成功退息的案例吸引客戶。

(圖片來源:社交平臺賬號推文)

不過,記者瞭解到,這些公司所謂的協商還款,大多采取的是套用模板話術、批量投訴等手段反映到各大監管平臺,以向金融機構或助貸平臺施壓。很大部分公司實質是披着“債務重組”“代理維權”外衣的網貸“黑灰產”組織和反催收聯盟。

市場亂象已然引起監管的關注。去年多個地方金融監管局發佈關於警惕“代理維權”風險的消費提示。今年3月19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了《關於開展變相高息“現金貸”、“套路貸”等問題自查整改的通知》,要求各相關會員單位應嚴格對照《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對相關問題進行自查整改,防範高息“現金貸”“套路貸”、收取“砍頭息”等違法違規行爲死灰復燃,引發金融風險和社會問題。

小贏科技是否已收到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相關《通知》?自查整改情況如何?對於消費者的正常投訴和“代理維權”黑灰產如何區分和處置?對此我們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