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約30年!雁鴨重回高雄澄清湖 鳥友振奮

高雄市野鳥學會表示,澄清湖原本是高雄地區重要的雁鴨棲息地,但近30年來幾乎看不到雁鴨蹤影,7日下午終於有鳥友驚喜拍攝到小水鴨等雁鴨,再度回到澄清湖得月樓附近的沉砂區泥灘地停棲、覓食。(高雄市野鳥學會提供)中央社

澄清湖是高雄重要的觀光景點與水源保護區,原本是高雄地區重要的雁鴨棲息地,但近30年來幾乎看不到雁鴨蹤影,昨天有鳥友在澄清湖看到小水鴨及琵嘴鴨等雁鴨出沒,讓鳥友相當振奮。

高雄市野鳥學會今天發佈新聞稿表示,澄清湖原本是高雄地區重要的雁鴨棲息地,1960年水鴨數量衆多,1985年還有上千只雁鴨,但到了1994年,澄清湖只剩下零星幾隻雁鴨,最後終至絕跡。

不過在事隔約30年後,昨天下午有鳥友在澄清湖拍攝到小水鴨及琵嘴鴨,再度回到澄清湖得月樓附近的沉砂區泥灘地停棲、覓食,同時還有反嘴鴴、小環頸鴴及青足鷸等水鳥伴隨,讓鳥友們都相當振奮。

鳥會認爲,這是創造友善環境的契機,沉砂區需定期清除淤泥,建議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可在每年冬季最冷的12月至隔年1、2月雁鴨主要越冬期間,降低或暫緩機具進入清除淤泥的工作,維持淺灘地提供雁鴨、鷸、鴴等水鳥利用。

鳥會指出,一般民衆印象較深的雁鴨可能是綠頭鴨、紅面番鴨、菜鴨、家鵝、天鵝跟鴛鴦這些豢養種類,但其實在臺灣野外記錄的雁鴨有超過40種,其中鴛鴦和花嘴鴨也是在臺灣繁殖的族羣,其他大多數種類是冬候鳥,少數爲迷鳥。

雁鴨常羣聚活動、覓食,棲息環境多爲不受干擾的開闊水域;除了在水域棲息外,雁鴨常會飛至周遭的水田、魚塭、淺灘地覓食。澄清湖水域從成千上萬只雁鴨到後來絕跡,周邊魚塭、水稻田消失,鳥類也反映了周邊環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