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2個月!領角鴞媽驚喜「帶3萌兒」回來 專家研判:公鳥在附近

▲領角鴞消失2個月,再次現身從2只變4只。(圖/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提供,下同)

記者林韋辰/綜合報導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生態豐富,去年8月底曾有兩隻保育類「領角鴞」定時定點站崗,今年2月卻突然消失。館方原以爲牠們受到干擾而另尋棲木,沒想到最近又發現領角鴞迴歸了,站回同樣位置,而且數量從「2只變4只」羣聚在樹上,看來領角鴞順利完成傳宗接代,這讓館方十分驚喜又高興。專家也研判,公鳥應該在附近守衛,沒有一起入鏡。

專家研判,這是一隻成鳥帶着3只亞成鳥,小領角鴞身披白色絨毛,躲藏在樹間,呆萌可愛的模樣十分療愈。臺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總幹事曾翌碩表示,透過館方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4只領角鴞中,左側個體頭頂顏色相對深,其他3只顏色較淡,應該是一隻成鳥帶着3只亞成鳥。

▲領角鴞媽媽帶着3只可愛的孩子驚喜現身。

總幹事曾翌碩說,領角鴞在可以各自獨立之前會先聚集在一起,由親鳥傳授生存技巧,之後就會各自離開,另闢天地。公、母鳥外觀幾乎相同,但在繁衍育雛時,以母鳥負責孵卵育雛,公鳥負責狩獵與守衛。經過多天觀察,最多隻看到4只,判斷公鳥應在附近守衛,沒有一起站在樹枝上入鏡。

▲領角鴞的出現讓大家感動又高興。

總幹事曾翌碩表示,俗稱貓頭鷹的領角鴞喜歡道路、建築旁的樹木等靠近人羣的場所繁殖育雛,因爲這樣可以躲避鳳頭蒼鷹等猛禽及天敵。樹木高大,樹冠茂密,隱蔽性夠,加上游客出入頻繁,成爲領角鴞偏好的棲息地。這也解釋了,爲何會固定出現在當地的原因。但也呼籲民衆不要過度聚集及干擾,影響牠們棲息意願。

文化局長謝仕淵指出,水道博物館除了是國定古蹟以外,多元生態也是園區特色,之前就曾有保育類的黃鸝、朱鸝現身,而日前的黑冠麻鷺育雛,以及這次發現的領角鴞家族都有重要的自然保育意義,日後也將持續深耕相關環境議題,發揮更多教育功能。

▲這次發現的領角鴞家族有重要的自然保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