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開放式耳機來了!價格屠夫讓OWS玩家喜憂參半

被譽爲「價格屠夫」的小米,即將加入到 OWS 耳機的競爭中:

2024 年 4 月 8日,小米在微博上公佈了其 OWS 新品——小米開放式耳機。由於產品本身要等到 4 月 10 日 和 Redmi Turbo 3 一起發佈,所以現階段關於該產品的更多技術細節我們也無從知曉,屆時雷科技將對小米這場發佈會進行密切追蹤,敬請關注。關於小米的第一款OWS耳機,我們從兩張預熱海報中還是能看出不少信息。

首先是海報中提到的部分:

1、小米開放式耳機將採用親膚液態硅膠材質。結合圖片細節,小雷不認爲小米開放式耳機會像韶音 OpenFit 那樣採用整體包膠方案,耳機「尾巴」的部分採用的應該是硬質塑料。

圖片來源:小米

2、小米這張海報還提到,這款耳機將採用柔性鎳鈦記憶合金,熟悉韶音的朋友應該一眼能認出,這是韶音耳機後掛的標誌性材質。

從這兩點堆料的情況來看,小米開放式耳機的佩戴舒適度應該不錯。

至於海報沒有提到的部分,熟悉OWS產品的朋友應該能發現不少的細節,專注於AI硬科技的雷科技在這裡也進行了一波大膽的猜測:

1、儘管耳機充電盒爲扁平橢圓設計,但開槽寬度佔到了耳機盒整體寬度的 1/6,配合充電盒本身防滑設計,應該不會像 TiinLab 開放式耳機那樣難以開啓;

2、充電盒整體寬度超過耳機整體高度,充電盒本身的電池續航時間應該不低;

3、耳機本體採用多材質拼接設計,「尾巴」的材質與耳掛(親膚硅膠)材質在反光度上有明顯差異,推測耳機「尾巴」部分可能爲硬塑料材質,並像聲闊、倍思的產品一樣提供可拆卸的運動防丟掛繩。

圖片來源:小米

4、耳機中間出聲孔採用了複雜、類似同軸動圈的設計,結合耳機本體扁平的體積特點,內部採用的應該是單一大單元的方案。

5、除了內側兩個充電觸點外,我們可以在耳機側邊找到一個面積不小的傳感器,考慮到開放式耳機特殊的佩戴方式,這個傳感器應該就是小米開放式耳機的佩戴傳感器。

6、耳機整體沒有明顯的物理按鍵,但外飾面卻用上了硬質反光材質,推測是爲觸控按鍵做準備。

以上純屬雷科技根據大量OWS耳機評測的經驗進行的“肉眼推測”,小米首款OWS耳機的具體信息,敬請關注雷科技後續報道。

因背後聲學技術苦澀難懂,音頻可以說是電子消費行業中「玄學」濃度最高的領域;而在「量子」和一系列音頻品牌原創詞彙的包裝下,音頻產品也成爲了消費電子領域品牌溢價最高的賽道之一:明明背後用的是同一個代工廠的同一套配置方案,有些品牌就敢把百元不到的產品賣到四位數的價格。

作爲 2023 年大衆音頻領域的新星,OWS(開放式真無線耳機)身價已水漲船高。2023 年,國內 OWS 市場一度出現了價格斷層的情況,除了倍思 Eli Sport 1 和 TiinLab 兩款耳機還在 500 元的價位「堅守」,其他產品要麼定價 200 元以下,要麼定價千元甚至更高。

如今,“價格屠夫”小米入場,將對OWS市場造成震動式影響。一方面,憑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和市場推動力,小米將讓更多人體驗到OWS的魅力,進而讓OWS耳機市場快速壯大。另一方面,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小米勢必會分走更多蛋糕,將徹底改變OWS市場的定價體系。

小米暫時沒有公佈其OWS耳機的售價,但考慮到小米本身高性價比的品牌特點,結合剛剛提到的其他產品同類產品的售價,小雷猜測這款耳機最終定價不會超過 800 元,目標價格區間應該在 600-700 元。

可能有人覺得奇怪,親膚硅膠、記憶金屬、側置大單元、觸控操作,甚至還有佩戴傳感器,市面上擁有這些配置的 OWS 價格可都不低。爲什麼小米就應該賣這麼便宜呢?原因很簡單:OWS 如果迎來更好的發展,必須放棄曾經的高價旗艦定位。

IDC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開放式耳機市場銷量達 652 萬臺,較 2022 年全年同比增長 130.2%,銷售成績翻倍。韶音、倍思、聲闊、Bose 四大開放式耳機巨頭共同佔據了 OWS 行業的中高端市場,其中韶音的表現極爲亮眼:根據沙利文最新報告,2023 年韶音在運動耳機和開放式耳機兩個賽道,銷量均爲全球第一。4月12日,韶音將在北京召開春季發佈會,雷科技已受邀到參加,敬請關注我們的現場報道。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桌面音頻、便攜式音頻、車載音頻以及OWS/TWS耳機,正是專注AI硬科技的雷科技重點關注的細分領域。韶音、倍思、聲闊、Bose、FIIL、丹拿等頭部品牌均是雷科技的老朋友,除了評測它們帶來的大量優秀聲學產品外,關於AI計算音頻、空間音頻、OWS等新趨勢我們也有諸多討論,前段時間雷科技還先後專訪了FIIL聲學總裁鄔寧、BOSE首席產品官Raza Haider等大佬。

(圖片來源:Bose官方,左二爲雷科技資深編輯定西,左四爲BOSE首席產品官Raza Haider)

說回正題,如今,200 元以下的 OWS 市場早已被國產貼牌產品佔據,在探索價格下限的路上打得火熱。細分應用中,小天才選擇將開放式耳機與兒童產品相結合;訊飛則在耳機中加入了錄音轉寫等功能。可以說 OWS 概念的興起,讓包括 AI 在內的各行各業都看到了新的機遇,這些基於 OWS 硬件的新嘗試,也進一步打開了 OWS 的市場,換來了更高的銷量和曝光度。

儘管銷量喜人,但市面上絕大多數 OWS 產品都沿用了 TWS 時期的藍牙 SoC 方案,比如炬芯的 ATS3015/3025/3035 芯片就出現在了從百元到千元這兩個極端價格區間的產品當中。成熟的芯片意味着耳機品牌不需要針對 OWS 的產品形態重做電子設計,同時也意味着更低的物料採購價格。

圖片來源:華爲

在功能上, OWS 既不需要做主動降噪,也不需要研究通透模式,就連「頭部追蹤」等和聽覺效果相關的功能也因爲運動場景的強屬性而變得不重要。功能高度簡化意味着 OWS 不需要像過去降噪 TWS 耳機那樣爲了降噪效果堆砌算力,極大的降低了 OWS 耳機的成本。

當然,有些品牌的 OWS 確實也貴得有道理:不同於過去的 TWS,OWS對耳機品牌的聲學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耳機品牌在腔體設計、波束定向方面做更多的努力。此外,受耳機發聲原理的影響,主流 OWS 較 TWS 在單元尺寸上有着顯著的提升,這也對 OWS 的電源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圖片來源:聲闊

但考慮到大多數 OWS 產品在音質、時延方面的表現,我認爲 OWS 還沒到「壓不下價格」的時候。既然在價格上還有較多的水分,那爲什麼消費者還願意嘗試這個明知道有溢價的新品類呢?根本原因在於OWS耳機抓住了消費者剛需。

根據高通在 2023Q3 發佈的《2023音頻產品使用現狀調研報告》,2023 年耳機佩戴舒適度(45%)首次超過價格(43%),成爲消費者購買音頻設備的最大驅動因素。至於續航時間和音質,則分別以 41%、40% 的成績位居第三、第四位。

而高舒適度、低音質恰恰是絕大多數 OWS 產品的共同特點:一邊是恰好能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另一邊是對價格不敏感、只注重體驗的消費者,這種歪打正着的市場契合度給 OWS 企業留下了濫竽充數的空間,也讓主流 OWS 產品進入了「定價只取決於企業膽量」的甜蜜陷阱中。

這種失衡的 OWS 市場環境,需要小米這樣的品牌來「整頓」。

首先,不同於 TWS ,大多數消費者只是聽說過 OWS 這一品類,對產品還缺乏真正的體驗。背靠小米海量的用戶羣體和銷售網絡,小米開放式耳機可以大幅增加 OWS 品類在線下渠道的曝光度。

圖片來源:雷科技

其次,以小米的出貨量和議價能力,小米開放式耳機也有能力進一步壓低優秀 OWS 的價格,加速高端 OWS 產品降價和普及的進程。這種市場動態不僅有助於打破目前 OWS 產品的價格固化和功能同質化的現狀,還可以激勵整個行業增加對開放式耳機的市場投入和產品開發,促進技術和設計的創新,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再加上小米出色的生態聯動,可以肯定的是,小米開放式耳機不僅可以在 OWS 中找到新的突破點,將 OWS 帶到運動之外的使用場景當中——比如和汽車聯動,用小米開放式耳機來替代傳統的「頭枕音響」。

當然了,小米開放式耳機能否成爲 OWS 市場的一劑「猛藥」,還取決於接下來的發佈會中小米開放式耳機的最終售價。但隨着越來越多手機品牌開始關注、加入 OWS 市場,OWS 中會迎來「量變引起質變」的時刻。希望即將登場的小米開放式耳機,能爲爲 OWS 行業帶來更健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