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分享目前快充技術發展理念:更快補充裝置足夠使用電力
針對此次在臺推出的小米11T Pro採用120W有線快充,標榜可在17分鐘內將電力充滿,小米此次也透過總部負責快充相關技術的工程團隊成員解說背後設計,並且分享小米對於快充及無線快充等技術發展相關想法。
對於目前業界普遍已經採用氮化鎵 (GaN)作爲快充產品內使用導體材質,小米方面表示氮化鎵材質應用僅是快充產品設計其中一環,確實未來也會持續導入全新材質,讓充電效率變得更高,但包含充電電路、阻抗,以及充電裝置使用材質、散熱如何解決,都會是整個充電產品需要思考項目,因此不會只將研發重點放在導體材質。
在進一步說明中,小米以此次在小米11T Pro採用120W有線快充設計爲例,其中以兩組電池芯構成5000mAh電量,因此能以更快效率充電,同時因爲充電效率提升,原本因爲需要更長時間進行充電所產生熱能也會相對減少,其餘產生熱能則可透過均熱板,或是導熱係數更高的石墨烯材質帶走熱度。
另一方面,在充電過程中透過減少阻抗產生情況,更有利於以更低電流進行充電,同時也能透過調整電池芯材質來提高充電效率,甚至藉由供電控制晶片讓充電穩定性提升,並且以電荷泵技術提高充電時的轉換效率,在降低充電損耗情況下,讓電力能透過充電器更完整地轉換傳送至手機內部電池儲放。
小米說明,實際上從過往30W、45W快充技術,到此次應用在小米 11T Pro的120W快充技術設計,在整體結構上並沒有作太大變化,主要是充電材質、控制晶片與散熱方式等設計上的不同。
而針對過去推出第一版120W有線快充,透過臺灣地區採用的110V電壓時,會無法完整發揮情況,小米則解釋是因爲在原先電路設計有額外配合軟體方式增加低電壓保護,因此在後續透過韌體更新就能完整發揮,此次推出的國際版小米 11T Pro也能借由120W有線快充於17分鐘內完成電力補充。
對於目前USB-IF提出能以48V 5A形式實現240W充電的PD 3.0協議,小米表示此項協議主要是規範供電功率設計,強調在快充效率設計還是可以有很大發展空間,因此未來還是會持續聚焦在如何改善供電、降低阻抗與發熱,以及解決被動散熱與設計材質等細節精進。
至於針對目前中國市場對於高功率無線充電技術有明確限制與規範,未來是否會影響小米日後在充電技術發展,小米方面表示不會因爲特定地區規範而讓充電技術發展產生齊頭式受限,但這個前提還是會建立在符合各地區市場使用限制,畢竟是要提供一般消費者使用,因此必須遵守當地對於充電相關技術使用規範,避免發生危險。
至於未來充電技術發展應用,小米說明必然會往更多裝置應用佈局,例如手機之外的物聯網產品,而目前在筆電、平板等消費者經常使用裝置也開始出現快充技術應用,雖然目前並未透露是否將快充技術應用在接下來準備打造車輛產品,但以整個生態串接模式來看,似乎也會是必然發展方向。
不過,針對日前曾對外展示的遠距無線充電,以及是否會考慮像vivo嘗試打造全無線充電使用模式,小米表示這些都是內部正在研究、觀望項目,暫時還無法對外透露太多訊息,但可以預期未來會繼續在充電技術精進,讓使用裝置能在更短時間內完成充電,甚至更快補充足夠使用電力。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