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餐桌體現大文明!文明用餐成珠海“新食尚”

走進珠海吉大的一家餐館,醒目的位置貼着“按需點餐”“光盤行動”等溫馨提醒;當顧客點餐時,服務員會提醒注意分量、減少浪費;公筷公勺成爲席間標配,打包也成了不少顧客的習慣。

“小餐桌”蘊含着城市建設的“大文明”。近年來,珠海將推行“文明餐桌”行動作爲深化文明城市建設的有力抓手,光盤行動、合理點餐、提倡打包、使用公筷公勺等文明行爲逐漸成爲市民自覺的習慣,文明用餐成爲社會“新食尚”。

“光盤行動”範圍不斷擴大

“光盤行動,從我做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11月22日,記者來到位於珠海吉大的夥工殿餐廳,就餐區貼着不少文明用餐的宣傳海報。

餐廳工作人員張玉環告訴記者,爲了提倡文明用餐,該店不僅在店內貼有宣傳標語,還對服務人員進行過相關培訓。在點餐時,服務員會提醒顧客注意分量、減少浪費,並提供公筷公勺供顧客們使用。

“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就打包。”在店內就餐的張女士說,自己時常帶着家人來這裡吃飯,一家人早已習慣按需點餐,“這也是在教育孩子節約糧食,不要浪費,從小培養好習慣。”

餐桌文明承載着中華民族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近年來,珠海市強化對餐飲單位及消費者的宣傳引導,要求酒店、餐飲、娛樂場所等設有電子顯示屏、宣傳畫、海報等文明用餐提示,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爲榮的社會氛圍。

不只是餐館裡請客吃飯,在一些單位、學校的食堂裡也存在浪費現象。珠海切實開展集體食堂、秋季校園及周邊等專項檢查,要求各單位食堂按需採購、製作、供餐。在各區機關食堂設立文明就餐監督員,引導就餐者自覺進行餐餘垃圾分類,及時制止浪費行爲。

在適度、節約的消費環境下,外賣平臺也出現了新變化。“小份菜、單人套餐最受歡迎。”珠海揚名廣場一家西北菜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店在外賣平臺推出了“小份餐”“一人餐”供消費者選擇,這類設計受到不少消費者的好評。

“這種方式很人性化。”在揚名廣場附近上班的陳先生表示,一道菜不夠、兩道菜太多是不少人點外賣時的煩惱,商家推出的小份菜、半份菜以及靈活搭配的雙拼套餐解決了這一問題,“點餐的選擇更豐富了,一個人吃飯也能‘光盤’。”

南方+ 錢文攀 拍攝

公筷公勺成餐飲行業標配

珠海玖洲道購物公園的一家粵式茶點店內,每位顧客都配有兩雙筷子,一黑一紅區分開公筷和私筷,湯、粥等菜品也配有公勺,食客自覺使用公筷夾菜、公勺盛湯。

“這種設計挺好,筷子顏色對比鮮明,不容易拿錯。”前來嘆茶的顧客劉小姐稱,珠海許多餐飲店都這樣設置,或採用“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公筷公勺已成爲餐飲業標配。

“提倡市民用餐使用公筷公勺,是當前減少病毒傳播、推廣科學防控的關鍵之舉。”珠海市商務局市場建設科科長冼超文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文明用餐的作用尤爲凸顯,使用公筷公勺有效防止了病毒在餐桌上蔓延,有助於打好“舌尖上的防護戰”。

據瞭解,珠海市近年來大力推行公筷公勺制,市商務局組織制定了珠海市《公筷公勺使用管理規範》,明確公筷公勺的配置、存放、使用等要求,並通過定向發放短信、倡議書等方式,向賓館飯店和大中型餐館宣傳普及公筷公勺。

同時,市商務局、市標準與編碼所、市餐飲協會還通過舉辦公筷公勺使用管理規範培訓,從規範化、標準化入手,提升珠海餐飲業的服務質量,推動餐飲企業認真履行餐飲衛生、健康文明的社會責任。

多措並舉制止餐飲浪費

如何延續“光盤行動”的影響力,建立制止餐飲浪費的長效機制尤爲重要。

2021年3月,《珠海市文明行爲條例》正式施行,條例第二十三條明確了“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率先厲行節約,杜絕餐飲浪費”,並對餐飲經營者、國家機關、各級各類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等提出行爲規範要求,將杜絕餐飲浪費內容納入法規。

今年以來,珠海強化制止餐飲浪費監督檢查,壓實各方責任,對發現的餐飲浪費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市商務局將制止餐飲浪費檢查工作結合重點商貿場所疫情防控及“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截至11月,共開展檢查200餘家次。

針對各單位、學校食堂,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切實開展集體食堂、秋季校園及周邊等專項檢查,截至11月,共檢查餐飲單位12659家次,教育整改875家。

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加強對星級酒店的督導,今年以來對全市星級酒店督導檢查一百餘家次,切實制止星級酒店餐飲浪費行爲。

與此同時,珠海市採取多種宣傳措施,開展餐飲節約宣傳教育工作。10月24日,2022年珠海市餐飲企業座談及相關業務交流會召開,有關部門與28家餐飲企業就如何推動餐飲行業發展、倡導使用公筷公勺、推行“光盤行動”等展開探討。

11月,珠海啓動2022“珠海餐飲老字號”評選暨餐飲品牌高質量發展論壇等美食促消費活動。通過開幕式宣傳節目、展位宣傳等方式,同步開展餐飲反浪費專題配套活動,加深餐飲企業及廣大市民餐飲節約、反對浪費的觀念,讓餐飲文明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記者】蔣欣陳

【攝影】錢文攀

【作者】 蔣欣陳;錢文攀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