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球宣佈,中國研發顛覆性無人機,空中瞬時分體,瓦解防空系統

曾幾何時,空中解體對於一個飛行器來說是致命打擊,但是現在中國科學家在《航空學報》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可以一變多的無人機技術顛覆了這一觀點。

也就是說,一個無人機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是單獨的無人機,這種無人機以一個整體的形式飛行時的速度和同類型無人機一樣。

臨近目標,爲了突破防空火力的攔截,它們就會解體,每個部位都是獨立的無人機,有獨立的推進系統,相互之間可以進行戰術配合,提高突防能力。

分體後的無人機個體更小,雷達捕捉難度大,一變多的形勢能更好的尋找防空火力薄弱點,提升任務的達成率。

其實無人機用於戰爭從二戰時期就開始了,但是分體式無人機技術到現在還是獨一份,就連一直在無人機方面領跑的美國也只是停在設想層面。

早在2016年,美國海軍就曾進行使用無人機“集羣”進攻“宙斯盾”防禦系統的模擬演練。

結果證明,防禦系統不能有效的摧毀前來打擊的集羣,比如演練中,有一組8架無人機組成集羣,向多個目標進攻,此時的防禦系統無法合理分配防禦火力,總有那麼幾架無人機突防。

美國海軍對這種攻擊模式進行了多次模擬實驗,結果表明,平均每次進攻,會有2.8架無人機成功突防,完成打擊任務。

簡單來講,防空系統不會在發現要攔截的目標時候就集中火力去打擊攔截,因爲誰都不能保證這是不是聲東擊西的做法。

所以防禦系統是根據雷達發現的目標數量,依靠內部算法,去協調匹配的火力進行攔截,還要預留一些火力去防禦後續來犯之敵。

所以之前的防禦系統在遇到大集羣攻擊的時候,因爲算法的落後,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但是隨着人工智能的算法的發展,防禦系統會擁有更精準的算法,來犯之敵的數量、路徑和目標的預測也越來越精準。

所以說,爲了提高突防成功率,必須有一個更方式打它個措手不及。

英國的BAE系統公司在2017年提出分體式無人機的構想,也就是無人機以組合形式長途奔襲,接近目標的時候分體,單獨執行任務。

這個構思很好,因爲這樣就能迷惑防禦系統進而提升突防成功率,畢竟雷達掃描到只有一個目標,這邊已經在分配防空火力了。

但是目標一變三、變四甚至是六個,各自獨立飛行了,飛行軌跡和目標任務跟之前的整體完全不同,並且他們之間能夠協同作戰,這讓防禦系統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就大大提升了任務成功率。

但是這個構想一直有一個問題無法突破,也就是機身、雷達罩、座艙這些東西,沒有一個合理的方法讓他們從整體機分裂出去,所以這個一直到現在,英國BAE系統公司的構想還停留在概念圖層面。

世界上很多國家也做過這方面的嘗試,但是都以失敗告終,很多無人機在分裂後,飛行性能大打折扣,甚至是無法正常飛行,更不要說執行任務了。

多國研究表明,這種組合式無人機體要想保證每個組合單元的飛行能力以及通訊、協作等能力,只能讓體積變得更大,被雷達發現的風險就會倍增。

同時,體積龐大就要犧牲續航能力,沒有足夠的續航,一切都是空談,並且,分裂後每個單元難以精準控制,這些問題勸退了很多科研人員。

但是這項技術在今年被我國南京航空大學研究團隊給攻克了,這款無人機是劃時代的產物,以至於吸引多家外媒爭相報道,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架無人機的特別之處。

據瞭解,這款無人機的外形和普通的多旋翼無人機沒有什麼區別,但是無人機的組成部分卻大大有乾坤。

這個無人機的旋翼,就是小型的無人機單元,在飛行過程中,這架無人機能分裂成2架,或者3架甚至是6架。

分裂出來的旋翼能作爲獨立單元,穩定飛行甚至是懸停,並且分離後的小無人機相比組合無人機,飛行效率更高,也更加靈活。

你一定會好奇,爲什麼一片旋翼就能成爲一個無人機,那是因爲每一片旋翼上,還有一個螺旋槳,爲其提供升力,每一片旋翼上都有獨立的電池爲其提供續航能力。

據瞭解,該組合無人機的靈感來源於楓樹的種子,爲了種子的傳播,它的外形和飛蟲的雙翅很像,所以在有風的時候,種子就會隨風飄散,同時還會分裂開,保證每一個種地分散傳播。

這樣的原理和無人機攻擊目標不是一樣的嘛。

其實這個想法美國在2012年就開始研究了,但是他們在控制空中分裂,以及分裂後各單元的控制上一直無法突破。

但是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卻沒有被困住,將電池和螺旋槳裝在旋翼上,根據任務的不同,每片旋翼的裝備也不一樣,這樣就能獨立承受不同的任務荷載。

我國這項研究成果公佈後,獲得了美國著名軍事學者海耶·凱斯特盧的高度評價:這項創新可能會徹底改變無人機戰爭。

這話說的一點都沒錯,因爲隨着科技的發展,無人機在戰場上使用也越來越廣泛,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現在不論是俄烏戰場還胡塞武裝在紅海攻擊過往船隻,以及緬甸內部的戰爭,無人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就已經有無人機在戰爭中使用,不過那時候還不是無人飛機,叫飛艇。

最有名的是德國的齊柏林飛艇,當時德國的飛艇技術已經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已經十分成熟。

爲了減少飛行員的傷亡,德國利用飛艇對英國倫敦進行了轟炸,1915年5月到1916年10月,13個月時間,飛艇只投彈200噸,損失80艘。

這個戰績看上去似乎並沒有那麼優秀,但是相對於損失飛機和花重金培養起來的飛行員,這點損失不足爲道,並且飛艇攻擊的效果也十分有效。

飛艇的攻擊在倫敦引起了巨大的恐慌,爲此英國還出臺《國土防務法案》,規定市民晚上不能點燈、點火,甚至不能在街上抽菸,以免飛艇尋着火光進行轟炸。

儘管後來戰鬥機的發展讓又笨又大的飛艇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它卻啓發着無人機在戰場上的應用。

20世紀初的時候,美國熱衷於將退役飛機進行改裝成爲靶機,爲飛行員進行實戰訓練。

後來他們意識到,既然培養飛行員花費這麼大,有沒有可能讓這些靶機自己作爲獨立單元執行軍事任務。

於是,無人機被正式用於戰場。

二戰的時候,德國使用了V-1無人飛行炸彈,它不僅是當代巡航導彈的先驅,更是現代無人機的構造思想基礎。

美國得益於噴氣推動的研究發展,研發了“火蜂”號無人機,是全世界第一臺噴漆推進無人機,該無人機在越南戰場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主要負責偵查、情報蒐集以及電臺活動排查等任務。

美軍後期研發了“先鋒”無人機,雖然海灣戰爭的時候它還沒有正式服役,但還是在那場戰爭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後來美軍不再滿足無人機之能做情報工作,所以就開始研發,進攻性無人機,比如美國通用原子公司製造的MQ-1“捕食者”無人機、和MQ-9“收割者”無人機。

後來還有世界領先級別的全球鷹無人機問世,在阿富汗戰爭中,該無人機充分向世人證明了無人機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同時,中國無人機也在蓬勃發展,被世界所熟悉的是“彩虹”系列無人機。

其中彩虹-5無人機(代號:CH-5)獲得了大量的外貿訂單,這是一款較爲成功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不僅能掛載多種武器,還能裝備可穿透牆壁的透視雷達,可有效對移動目標和牆體內實施甄別和攻擊。

現在這款無人機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有10個國家的20多個客戶,每年交付200臺左右。

同時我國的無人機並不只是用在軍事方面,比如“水上漂”AG930、翼龍無人機“三兄弟”、新舟滅火機等,這都是一些救援用的無人機。

我國救援無人機種類很多,能有效應對,各種險情,能有最大限度的保障民主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此外,我國還有大疆、科飛這樣的民用無人機,在大家的生產生活中都十分常見。

無人機的用途廣泛,警用、城市管理、農業、地質、氣象、電力、搶險救災、視頻拍攝等行業。

成本低,效率較高,無人員傷亡風險,生存能力強,機動性能好,使用方便,在現代戰爭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民用領域更有廣闊的前景。

現在,組合式無人機的問世更是再次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在無人機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真正走在了世界前列。

如今的世界並不算太平,我們只能通過亮劍,來警告一些不懷好意的勢力,最有利的就是亮出我們的先進技術,讓大家看到我們的實力,讓他們知道,我們有能力有信心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在面對外來勢力挑釁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立足本身高速發展,將一切危險甩在身後,用實力打消那些不好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