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楚三個問題 陸學者:理性期待雷蒙多訪華後的中美關係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日前訪問中國大陸。(澎湃新聞)

中美關係一向被視爲最重要的國際雙邊關係。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中美兩國高級別官員的互訪曾是司空見慣的常態。然而,時下,這一關係彷彿置身於戰略角力的風暴之巔,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中國之行引發了廣泛關切。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院高級專家餘翔今天在澎湃新聞撰文稱,各界應想清楚三個問題,理性期待雷蒙多訪華後的中美關係。

文章稱,7月美國財長葉倫訪華之後,8月底,又一位經貿高官——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到訪。從今年6月開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凱瑞,再加上5月秘密訪華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再加上雷蒙多,已有五位拜登政府要員來訪。

中國一直以來秉持推動國際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熱情歡迎來訪的各國官員。對雷蒙多的來訪自然也不例外,中方期待通過這些互動,促進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

然而,回顧過去幾次美國高官的中國之行,中方難免會對中美關係的真實走向產生疑慮。這些官員在訪華期間聲稱合作與共贏,但回國後,繼續對華採取制裁和出口限制等措施。

文章稱,在雷蒙多訪華之前,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佈從「未經覈實清單」中剔除27家中國實體,美方稱此舉釋放積極信號,但實際上遠遠不夠。因爲將中國企業列入該清單本身就是毫無道理的。如同清單名稱所示——「未經覈實」,美國可以隨意將中國公司列入其中,然後以「人情」之名將其移除,這種雙重標準令人費解。如果美國真心希望建立誠意之基,就應該儘快解除對1000多家中國實體和個人(不包括海外關聯實體)的各種制裁。

不止於此,餘翔認爲,大家還需要考慮三個關鍵問題。

首先,中美經貿關係是否仍然是兩國關係的支柱?

雷蒙多訪華期間對中國總理李強表態稱:「我完全同意您的觀點,兩國的貿易來往可以成爲我們關係的支柱。」儘管近年來,經貿關係未能遏制雙方在多個領域的摩擦,甚至成爲中美紛爭的導火線,但從整體中美關係的演化來看,經貿關係仍然在雙邊關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沒有這塊強大的經貿紐帶,中美關係可能會更加險峻。當下,我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在「政策緊縮互動」或「政策惡化循環」的過程中找到並拓展中美雙方的經貿合作。

其次,國家安全在美國政策目標體系中的地位如何?

我們知道,政策通常包含多重目標,但在這個多重目標體系中,有一些是更爲優先、核心的。雷蒙多一方面表示中美經濟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關係之一,全球都渴望雙方的經濟關係能夠保持穩定。然而,在訪華期間,她又強調美國將國家安全置於首位,絕不會在保護國家安全方面讓步。

顯然,在國家安全和深化中美經貿關係、穩定中美關係的目標之間發生衝突時,國家安全目標將佔據主導地位,拜登政府將繼續採取傳統手段。此外,自特朗普政府以來,我們明顯看到美國政府在定義國家安全概念方面的雙重標準和隨意性。他們要求其他國家限制國家安全概念的範圍,但自己卻在隨意解讀國家安全的內涵與外延。爲了打壓競爭對手,肆意泛化國家安全概念邊界。

第三,美國是否在推動與中國「脫鉤」?

雷蒙多訪華期間表示:「拜登總統讓我來這裡是要傳達這樣一個訊息:我們的目標不是『脫鉤』。我們正在尋求維持與中國的貿易關係,美中兩國年貿易額達7000億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關係之一,全球都渴望雙方的經濟關係能夠穩定。」的確,拜登政府已減少使用「脫鉤」這一表述,而是開始強調「去風險」。然而,爲了實現「去風險」,美國開始擴大對華出口管制清單,並限制對華投資,這無疑就是在推動中美「脫鉤」。

需要明確的是,「脫鉤」的主要推手正是美國政府。自2018年開始,川普政府正式實施「脫鉤」戰略,以「強制技術轉移」「政府補貼」爲由,對中國發起301調查並加徵高額懲罰性進口關稅,並通過《2018年國防授權法》將華爲、中興等五家中國公司排除在5G電信採購計劃外。到2019年,美國對中國赴美投資審查達到史無前例的嚴苛程度。

拜登上臺後,對川普政府的諸多政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由於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全面對華「脫鉤」對美國自身造成的傷害更大,美國商界反對聲音日益強烈。因此,拜登政府在保持已加徵關稅不變的同時,開始反思全面對華「脫鉤」的利弊得失,並着手調整「脫鉤」政策。

文章稱,從2022年5月至今,拜登政府主要從三個方面調整與中國「脫鉤」策略。第一個方面是用「供應鏈彈性」來替代「脫鉤論」,改變之前對中國「只施壓,不合作」的做法,尋求與中國展開對話,爲中美「脫鉤」設置「護欄」,找出邊界,防止演變成中美全面對抗,乃至軍事衝突。第二個方面是推出更加優厚的招商引資政策,留住美國企業在本地投資,吸引國際資本來美生產,比如拜登政府推動的《晶片和科學法案》與《通膨削減法案》。第三個方面是加大對盟友的投資和扶持。比如,美國以美歐技術和貿易委員會(TTC)爲平臺,加強重塑與歐洲在產業鏈上的合作;推出將中國排除在外的所謂「印太經濟框架」;提出「重返美洲」倡議,幫助美企將在亞洲的工廠遷移至墨西哥及其他拉美和加勒比地區。

理性的預期

文章稱,如果各界對上述三個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那麼對此次雷蒙多訪華能對中美關係帶來的改善作用就會抱更理性的預期。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無論如何,中方歡迎美國政府官員和非官方代表多訪問中國,也支持中國官員和非官方人士多訪問美國。國之交在於民相親。雷蒙多女士,作爲一位擁有律師、風險投資家和羅德島州長履歷的人,必定明白互鑑對於維護客戶關係的關鍵性,這對於國際關係亦是如此。願美國的政治家們的言行蘊含卓爾不凡的遠見,而不是爲籌備某一特定時點會議採取短視之舉。

爲了積累中美關係的「正能量」,建議雙方儘快在不涉及國家安全、容易實施的經貿領域展開合作。這包括便利中美人員往來,特別是便利化中國企業家申請美國簽證審批、赴美參加商務活動;促進中美監管合作,穩定政策預期和制度環境;無條件續簽《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加強數字貿易合作,特別是促進數據跨境流動;深化中美在反洗錢、反恐融資和反逃稅金融監管領域的合作,建立金融「防火牆」;共同承諾保護在對方國家的資產安全,雙方在與第三方達成或實施的貿易、投資或其他經貿便利化協議中,不設置歧視對方的條款,相關協議更不針對對方等;美方應儘快完成對華已加徵關稅的複審,解除對中國商品(或部分商品)加徵的不合理關稅。

文章稱,目前,美對華輸美產品加徵的關稅主要由美消費者承擔。降低對華加徵的高額關稅,不僅有助於推動中美經貿關係正常化,更有助於降低美國內物價水平,削減美國民衆的生活成本。由此,中美「政策緊縮互動」或「政策惡化循環」有望得以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