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地方國資積極出手上市公司股權變更

《科創板日報》11月21日訊(記者 陳美)“目前最緊迫的是要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推動中央企業穿越經濟週期,支持企業開啓增長的‘第二曲線’”……11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舉辦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會暨廳局級幹部研修班,提出了多個指導意見。

自“併購六條”實施以來,《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 國資央企在股權轉讓上出手活躍。比如,寶利國際實控人變更爲池州市國資委、紅星發展控股股東國有股權無償劃轉給青島國投、嶺南控股控股股東變更爲廣州市國資委實控的嶺南集團等。

盛景嘉成創始合夥人彭志強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國內經濟發展正在轉向高質量增長,聚焦新質生產力和科技創新,也是國資央企發展的必經之路。“就收購方而言,無論是市場化收購方,還是國資央企類收購方,併購後的整合,既要讓現有業務實現高質量增長,又要找到第二曲線創新增長,這兩點都非常重要。”

在彭志強看來,國資央企開展收併購只是一種手段,不是最終目的。“只有遵循市場基本規律,密切結合當地產業情況、瞄準優勢產業,通過併購、收購手段將上市公司中有潛力的板塊和業務帶到當地發展,才能最終實現產業新舊動能的升級。”

上百家上市公司控股權變更,國資央企積極出手

據不完全統計,9月24日“併購六條”發佈以來,已有100多家上市公司發展控股權變更。而這其中,國資央企在參與主體中佔據了大多數。

例如,在無償劃轉上,據《科創板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上市公司控股權變更,涉及國有股東劃轉、但最終實控人仍爲當地國資委的就超過20多家。

僅11月,就有包括紅星發展、嶺南控股、海寧皮城、連雲港、蘭石重裝、北方華創、聯環藥業、硅烷科技等在內的多家企業,進行了國有股東之間的股權無償劃轉。

其中,紅星發展表示,經青島市政府批准,青島市國資委將持有的紅星集團100%的股權無償劃轉至青島國投名下。本次無償劃轉,不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紅星發展的控股股東仍爲紅星集團,實際控制人仍爲青島市國資委。劃轉後,青島國投將通過紅星集團間接收購公司1.24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36.42%,成爲公司間接控股股東。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青島國投是青島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改革試點企業,其主要通過資本運作和投資活動,推動青島市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目前,青島國投主要有創投和資本運營、資產管理、政府戰略投資三大主業。

就紅星發展本身來看,其爲無機化工產品、精細化工產品領域。一位投資人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化工作爲傳統產業,市場估值一直不高,只有十幾倍。“因此,青島國投成爲間接控股股東後,有望進行創投與資本的運營,比如對傳統石化化工行業進行重大設備更新,或加強新材料研發等,最終發展新質生產力,幫企業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國資直接“買”潛力標的的也有不少。例如,10月15日,合肥國資以6.6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文一科技的控股權,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該筆收購也被看作是“最牛風投”的積極出手,而被收購的文一科技是一家半導體封測專業設備供應商。

再者,上海電氣超30億元戰略性併購發那科機器人,消息使得上海電氣股價狂飆300%。股權穿透顯示,上海電氣最終實控人爲上海市國資委。

盛景嘉成創始合夥人彭志強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本地紓困到收購有潛力的公司,地方國資的資本動作、方向已越來越清晰,“即聚焦新質生產力,從土地財政轉向於股權財政。”

彭志強認爲,從收購標的上看,相較於引進一家一級市場早期創業公司,地方國資通過收購一家上市公司確定性更強,效果也更加顯著。

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國資央企出手,無疑是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在11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舉辦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會暨廳局級幹部研修班中,提出要謀劃好國資央企“十五五”規劃。

“目前最緊迫的是要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打造適應創新發展要求的產業投融資體系,研究打造定位精準、高度協同、優勢互補的產業投融資平臺,建立市場化運作的科創孵化平臺,在投資選擇上始終聚焦科技屬性、技術價值、新興領域,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實際上,今年以來,實踐“耐心資本”“大膽資本”就成爲國有資本踐行的目標,而資本又鏈接着產業。盛景嘉成創始合夥人彭志強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地方國資在產業發展中擁有非常重要的成功要素。“比如,政府訂單、場景、數據、各類政策支持等等,如果把這些隱形資產最大化,那麼對被收購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以及業務發展都會有積極作用。”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最牛風投城市”的合肥,在投資產業的過程中,就把尋找符合國家戰略及合肥市戰略的標的放在了第一位。例如京東方A、歐菲光、晶合集成、江淮汽車等標的,均屬於戰略新興產業。

另一位投資人則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除了押注戰略性新興產業,雪中送炭也是合肥國資出手的特點。而在公司發展遇困時提供支持,更容易獲得企業認同。

“但這種出手 ,並不是盲目砸錢,而是把行業研究透、把家底理清楚。”上述投資人稱,比如合肥國資在招引歐菲光時,後者被剔除出蘋果產業鏈,股價也經歷下跌,而合肥國資仍願意出手,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於,2020年歐菲光正在全國選址建立光學產業基地。

此外,歐菲光還孵化了新菲光、歐思微、新思考電機、新菲新材料等幾家公司。其中,新菲光主營業務是高速光模塊,爲5G接入、FTTX、數據通信應用以及數據中心互連等領域提供核心設備;歐思微則是車規無線SoC芯片,新思考電機的經營範圍包括微特電機及組件製造、微特電機及組件銷售、工業機器人制造和工業機器人銷售等。

基於此,盛景嘉成創始合夥人彭志強認爲,“收購不是最終目的,市場看的還是地方國資5年後給資本市場帶來一個什麼樣的企業。”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合肥國資以6.22元/股的價格認購歐菲光股份,總金額爲12億元。目前,歐菲光股價在16元/股左右,爲當初合肥國資出手時的2倍多。也就是說,不到5年時間,合肥國資在該筆投資上已收穫不少。

彭志強總結道,收購後,地方國資可以將上市公司作爲平臺,進行增發、可轉債、持續併購或孵化,或裝入轄區內有潛力的資產。“併購後的整合難題,是地方國資面對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