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現心肌炎機率比美國高 港府建議青年只打一劑BNT

香港衛生當局的科學委員會建議政府只爲青少年接種一劑BNT疫苗。(香港政府新聞處資料照)

港府的科學委員會及專家顧問團建議,香港12至17歲青少年只需接種一劑BNT疫苗,主因是香港出現心肌炎機率比美國高。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表示,有關決定是平衡疫苗好處及風險。

劉宇隆今在電臺節目表示,6月時曾審視其他國家,包括美國,認爲發生心肌炎的概率不太高,在高風險羣組,每2萬至3萬人纔有1例,但香港疫苗接種計劃於6月中開放予12至17歲的青少年打針的3個月內,發現12至17歲羣組接種後,出現心肌炎及心包炎的機率偏高,每幾千名接種青年,即有1例,機率比美國高。不過他強調,個案的症狀較輕微,一般住院5至6天就可痊癒,兒童醫院已成立特別門診跟進個案。

劉宇隆又指,8成出現心肌炎的個案均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後發生,所以只打一劑可大幅減低風險。不過,他強調,接種安排應留有彈性,若青年需要到外國升學,便可接種第二劑。他補充,若政府考慮恢復面授課安排,亦可視只接種一劑疫苗的學生爲完成接種。

對於青年接種mRNA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原因,劉宇隆說,有很多不同解說,其中一個較合理的說法是現行劑量對青少年來說偏高。至於個案中以男生佔8成、女生佔2成的現象,暫時無法解釋。

劉宇隆透露,科學委員會曾討論延長接種兩劑疫苗之間的時間,或將一劑的劑量分兩次打,但由於涉及更改藥廠指示,要交由政府及其他委員會審視。

由於兩個專家委員建議青少年只需打一劑BNT,衛生署表示,今日起,若12至17歲青少年已預約接種第二劑BNT疫苗,可於網路上取消預約。如果有特別需要而選擇繼續接種第二劑疫苗,並按預約到達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在場醫護人員將會向他們及其監護人講解有關的建議和相關風險,以便他們作出合適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