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有怨氣

這幾年我點外賣,雖然一直有買延時保,但老實說,已經不太在乎是否能準時送達了。

外賣幾乎每次都卡着超時節點送到,而且有時候延遲了,外賣員還會打電話,請求我能不能先點「提前送達」。

要是在早些年,我偶爾還會認真給出評價,或者向平臺客服投訴,可如今也佛繫了,懶得給任何差評。

首先是沒有效果。

投訴 以 後 , 平臺的確會對 外賣員 進行處罰,而且一罰就是 50 起步,最高去到上百元不等,但顧客除了一點情緒價值以外,其實得不到平臺的任何補償。

然後會帶來新的問題,外賣員送一單也就賺個幾塊錢,好評沒獎勵,一個差評卻能讓半天的努力付諸流水。

爲了飯碗,外賣員只得對平臺的高額處罰忍氣吞聲,也有的人越想越氣,直接跑到顧客家正面對線。

平臺把人力配送的矛盾轉移到外賣員和消費者之間,讓底層互掐,所以 我不上這當,因爲外賣騎手是真的知道顧客家的門牌號。

有人會不服氣,說怎麼維護權益都成錯誤了?這裡面當然能扯幾十條理由,但說到最後,還是因爲平臺的極限配送和壓榨人力成本導致,根源沒解決,光靠消費者和外賣員的內耗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各大外賣平臺都在想法子擺爛,比起平衡顧客和外賣員的矛盾,會更在意拉大成本和利益之間的差距。

平臺招聘的騎手是越來越多,但實際上,平臺不需要爲此增加額外的用人成本。

首先各個站點每天的訂單非常穩定,無論站點騎手新增了多少個,站點派單量還是一樣的。

這樣一來,騎手們接到的訂單就會變少。

對站點來說也有好處,騎手手裡的單越少,準點率就會越高,也能提高站點績效。

但對騎手們來說,這就等於變相削減工資了,這也是外賣平臺流動性大的原因,很多人做不到一個月就會辭職。

這不算完,還有落實到各個環節的費用能剋扣——

平臺由於不需要爲騎手們買社保,所以才能開展無限制招聘;

工衣、頭盔、保溫箱等設備,都由公司統一提供,不過也需要騎手們自己花錢,這些東西採購的量多了,還可以降低進貨成本,在騎手身上賺點價差;

像電動車就不用說了,肯定騎手自備,費用自理,每天還要被扣一筆錢作爲交通保險,不過真到賠付的時候,往往又會出現各種貓膩;

至於食宿等問題,基本不包吃,住宿倒是可以安排,但多數是8到10人的集體宿舍,按單間的價格來收取牀位費。

可以說,平臺已經盡其所能,去把外賣騎手壓榨到極限了,而 爲了彌補訂單差和各種費用差,騎手們只能拉長工作時長。

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別說騎手們沒有時間、精力去改善服務,額外再提任何要求,對他們來說都等於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那社會怨氣就由此產生了。

其實怨氣又何止凝聚在外賣業。

這幾年,由於衆所周知的因素,經濟呈現下行波動趨勢,各行業的競爭更激烈,大廠之間互甩紅海戰術,需要開源節流作爲企業生存的保障。

無論中年人如何敬業愛崗,還是敵不過公司的裁員大刀,更無奈的是,裁員省下來的空缺,往往由年輕小鮮肉們接手。

被公司來這麼一手「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中年羣體唯有自嘆一聲倒黴告辭。

雖然頗有怨言,但來自房貸、家庭、孩子教育方面的壓力,讓他們沒有過多時間長呼短嘆,儘快另謀出路纔是當務之急。

3 5歲到50歲是一道職業門檻,先不說事業編無望,再想找一份常規工作都有登天難度,所以纔會流傳「35歲搬磚,50歲賣菜」的爛梗。

不止中年人,對部分年輕人來說,失業同樣不可避免,特別是應屆畢業生,畢業等於失業真不是在開玩笑。

爲了緩解生存壓力,失業大軍們開始下沉,扎堆外賣、快遞、網約車、餐飲等服務行業。

這類型工作無一例外,都是通過起早貪黑、長時間工作,才能得到一份維持生計的微薄收入。

工作強度還是一方面,最糟糕一點是,由於擠入人流過大,導致行業容量飽和,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

底層工作者一邊工作強度拉滿,一邊眼睜睜看着薪資的慣性下降,同時還要忍受一些客戶的上帝式挑刺,壓力達到閾值極限,情緒在失控和理智間來回橫跳。

當怨氣日積月累,惡性事件就會更高頻率出現。

所以你能經常在新聞上看到,某某和保安吵了一架被捅死了;外賣小哥受到差評後,持刀襲擊顧客;咖啡師失控潑客戶一臉,這些事全挑動着人們的神經。

其實絕大部分老百姓都是樸實善良。

他們當中很多人懂得國家層面的大道理,哪怕是在小區裡的遛鳥老頭,也都知道國際社會真不太平靜,暗流涌動。

經常關注時事的七大姑八大姨,還能頭頭是道和你分析,說現階段是中美角逐的關鍵時期,那邊在加息,我們在降息,就看誰能拉爆對方了,這就是戰爭時期,是金融戰,不過優勢在我們,只要以時間換空間,先熬不住的肯定是美國……

目前的國際形勢確實如此,理性一面總能讓人去理解國家的難處,能薪貧氣和,客觀去看待一切。

但感性一面是, 國際時事和大國角逐,也確實不能當飯吃,當生存壓力鋪天蓋地涌來時,小區裡的政治評論員就變成了搬磚牛馬,生活又得繼續苟且下去。

如果你有細心整理今年上半年的新聞,會發現國家出臺了許多具有歷史性的政策,在反腐、金融、稅收、刺激消費和房地產領域都有建樹。

必須承認,這些都是利於長遠、能讓國家真正長治久安的方針,都沒錯,只是對老百姓而言,他們更想要先喘口氣。

專家們總是從宏大敘事層面出發,呼籲實施各種消費讓利措施,要從老百姓兜裡掏出錢來消費,呼喊着一套套沒用的口號。

最根本原因,不就是大夥都沒錢了嘛,誰兜裡有錢不會消費?誰不知道茅臺比幾塊錢的劣質白酒好喝,誰不知道迪士尼700多元的門票體驗遠勝於路邊公園?

他們拿超額儲蓄說事,說全國的人民幣存款增加了26萬億元,那還不好辦麼:「只要把其中1/3拿出來恢復買房、裝修,那中國經濟不就能夠順利恢復了嗎?」

有的權威學者貼近國際步伐,說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爲1.26萬美元,就算還沒到發達國家水平,也是高收入國家了,老百姓應多拿出來消費。

這些脫離百姓的專家們選擇性忽略,2023年全國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數和中位數,分別是3.92萬和3.3萬元人民幣,平均每月3000元左右。

拿廣州網約車來說,由於市場飽和,網約車司機的收入屢創新低,即便整月無休,月收入也不超1萬元,這還沒算雜七雜八的費用扣除。

比起廣州,武漢網約車司機同樣喊冤,因爲單價更低,服務續航更持久的無人網約車把他們打得一愣一愣。

在無人車攻勢下,網約車行業正努力擺脫「失業中年人最後港灣」的稱號。

確實,未來大勢如此,這不可避免,只是這類「搶佔老百姓最後一個菜籃子」的資本行爲,什麼無人網約車、無人外賣車和無人快遞車,能不能在當下的特殊時期,先緩一緩?

網約車、外賣和快遞,是中年人的最後鐵人三項,行業哪怕再內卷,單價低一點也勉強能承受,要真完全剝奪他們的最後保障,這和逼上盡頭有什麼區別。

所以也不用太指望社會的消費能高到哪裡去,現在還有9億多的人月收入不足2000元,僅僅 維持生活支出都很勉強,讓他們拿什麼消費?

除非透支收入潛力去超前消費了,年輕一代就是主力軍。

根據《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中國年輕人有四成以上是負債人羣,近一半年輕人在花着「明天的錢」。

硬要說消費旺盛,燈火通紅,當然也是可以的,畢竟生活破破爛爛也還得過下去,所以大家自發地在消費降級,日常消費越來越務實,追求高性價比:

人均200元的飯店舉步維艱,人均15元的沙縣小吃紅紅火火; 10 元錢理 發打敗了收費200 元 的首席 總監 ; 樓下 攤 檔6元一個的燒餅成爲上班族的恩物,既解決了一日三餐的需求,還順帶處理了脂肪肝隱患。

有些話我很難評,說多了這篇文章又得被河蟹,但我還是想提一下:

現階段最重要的,一個是要遏制住無休止伸向社會每個毛細血管的斂財手段和隱形暴利。

呵護市場和資本當然沒有問題,但真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大家情願社會上多幾個像於東來這樣的,能給顧客讓利,給員工真正謀福利的良心企業家,也不想出現太多炮轟胖東來把利潤分給員工的傳奇資本家,大喊着 「白花花的銀子都給了窮人 」。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已經能用在很多領域了。

另一個是放下肉喇叭宣傳,放下唸叨不休的「百姓手裡有錢卻不肯消費」的蠢觀念,給老百姓讓利減負,遠比反覆折騰那些工具箱要有用。

總而言之,拿出一些實際手段,先讓老百姓提高收入,渡過當前難關,這比什麼宏大遠望都有意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