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重度聽損入學曾遭拒 簡苡晨盼以自身經驗幫助聽障同胞

簡苡晨。(校方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簡苡晨。(校方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簡苡晨是先天重度聽損兒,直到3歲時還不會說話,就醫檢查已錯過黃金治療期,從此倚靠助聽器,求學路上曾遭幼兒園拒絕入學,也因聽力限制被退出比賽等,她仍樂觀努力學習,甚至學鋼琴加強音調刺激,小六時勇敢接受雙耳電子耳植入手術,她希望能透過自身成長經驗,幫助更多聽損朋友。

簡苡晨出生後一直不會說話,到診所檢查都說聽力正常,直到3歲時,父母發現認知與語言各方面都有遲緩情況,帶到2家大醫院檢查,才發現她雙耳都重度聽力障礙,已錯過黃金治療期,從此與助聽器爲伍,簡母毅然決然辭職,豈料苡晨的妹妹竟罹患白血病,家庭困境雪上加霜,但父母仍咬牙苦撐,讓她戴助聽器並積極參與早療課程,慢慢具備語言溝通能力。

「原本活蹦亂跳的我,突然變得很安靜,眼睛咕溜咕溜轉啊轉,很驚訝的樣子!」簡苡晨說,父母每每憶起她首次戴上助聽器的模樣,都印象深刻,在家人學習聽語教學,且不辭辛勞積極帶她到基金會及醫院參加早療課程下,她終於開口說話了,家人想安排她到幼兒園學習團體生活,但因幼兒園沒有收過聽障生,她數度被拒絕入學,四處尋覓才終於找到願意招收她的熊寶貝幼兒園,也奠定學習的基礎,更讓她愛上閱讀,每個月都會到圖書館借10幾本書回家慢慢看。

簡苡晨說,先天不足下,她需要讀脣語、判斷肢體動作、表情來解讀當下情境,以視覺輔助聽覺不足,但近3年遇到疫情,大家都戴上口罩,她無法透過讀脣語輔助,同學習以爲常的面對面溝通、線上課程,對她都是很大的挑戰。

「我記得剛開完刀的時候,我完全沒有辦法分辨聲音!」簡苡晨在小六時勇敢接受雙耳電子耳植入手術,因聲音轉換方式不同,像換了一個世界,她說助聽器是把聲音放大,但人工電子耳則像機器的聲音,沒有高低起伏,剛開始所有入耳的聲音只剩「咚咚咚」,透過不斷復健學習,才學會聽懂電子耳的聲音。

「助聽器跟電子耳佩戴後都要接受聽語復健,才能讓機器發揮最大效能!」目前就讀福豐國中8年級的簡苡晨,坦言國中的步調跟小學差很多,課業壓力也變重,慶幸在國小時勇敢接受電子耳手術,如今可以邊聽課邊抄筆記。她說聽力損失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和危險,感謝親朋好友和師長的鼓勵與包容,讓她正向的面對所有困難挑戰,她希望未來能以自身成長經驗,來輔導幫助聽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