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黃輝明:機器人紅利時代悄悄降臨

美國的「再工業化」政策,帶出了全世界產業機器人的大趨勢,從德國的庫卡股價大漲三倍、日本的發那科漲了二倍,我們也看到相關的供應鏈已經悄悄成爲新主流。

【文/黃輝明

向來被視爲水火不容、高度競爭狀態的蘋果谷歌,今年這兩大龍頭企業執行長庫克與佩吉突然間有了共識,那就是把部分新產品的生產線拉回美國本土,顯然在美國總統歐巴馬聲聲催促下,美國「再工業化」政策開始發揮效益。

事實上,不光是隻有蘋果、谷歌有動作,其他像是福特、日產、寶馬、聯想、三星三菱核能系統、沃爾瑪,甚至是歐洲的空中巴士等企業,也陸續在美國本土設新制造生產線;只是這些新的生產線,不再依賴廉價的勞動生產力,取而代之的是機器人的自動化生產流程。

產業機器人當紅

根據統計,二○一一年全球機器人銷售收入較上一年度成長超過三成五,創下五十年來新高,我們在需求端看到了越來越明朗的趨勢;而從供給端包括德國的KUKA、瑞士瑞典的ABB跨國集團,以及日本的FANUC,這三大機器人龍頭企業的業績與股價同步上揚的同時,似乎可以解讀一個被大家忽略的新興產業正開始崛起!

其中,顧名思義產業機器人當然就是在製造業生產線上的自動化設備之一,同時也是一個國家制造業先進程度指標;像是在日本及韓國平均每萬名員工就配置多達三五○臺多用途機器人,這是全球製造業國家當中密度最高的區塊;其次是德國每萬名員工配置超過二五○臺機器人。至於美國平均則是每萬名員工搭配一三○臺機器人。

中國從十二五計劃之後開始加速追趕製造業自動化程度,區域銷售量年增率超過五成以上,大幅超越美國的四三%、德國的四○%以及日本的二七%,看起來中國有成爲後起之秀的味道。

不畏歐債庫卡股價大漲三倍

正因爲市場的需求持續成長,KUKA這幾年的業績也正以驚人的速度往上成長,○九年全年營收爲九億歐元是這幾年的最低點,一○年跨過十億歐元的門檻,去年全年營收是十七億歐元,彭博社的資料預估今年全年營收上看十八億歐元;也就是說短短的四年之內,KUKA的營收成長一倍,盈餘也從○九年的虧損每股二.九六歐元,到今年預估每股獲利有挑戰一.九六歐元的實力。

營收與獲利飛快的成長,反應在股價的表現上,當然更是犀利,KUKA的股價從○九年低潮的八.七歐元起漲,今年創下歷史新高來到三八.五歐元,區間漲幅高達三.四倍。

另外,橫跨瑞士與瑞典兩國的ABB集團,也是全球機器人產業的指標之一。○九年以來集團營收成長達三成,集團在美國掛牌的ADR同樣在這段期間,股價也從十一美元漲到二二美元,區間漲幅也高達一倍之多。

回頭去看過去幾年日圓升值最可怕的時期,發那科的年營業額持續從二五三四億日圓成長到五三八五億日圓,每股獲利從一八七日圓增加到七○九日圓,在日本最低迷的景氣當中仍然一枝獨秀。有這麼強勁的基本面,股價的表現當然亮眼,從近年的低點四八○○日圓起漲,今年更是來到歷史新高的一七四六○日圓。

法人方面表示,日圓進入長期趨貶的走勢之後,發那科的競爭力大大提升,而且亞洲又是這幾年產業機器人需求最殷切的區塊,拉長時間點來看,發那科的爆發力肯定值得期待。

中國政策加持機器人產業

相較於產業機器人的高單價服務型機器人這幾年崛起的速度也很快,而且這一類機器人從過去國防、救災、醫療等領域,開始往家庭事務娛樂居家照護等功能延伸,iRobot(IRBT)就是這幾年快速竄起的家庭事務機器人公司,股價創下歷史新高,本益比高達四○倍,顯然這個區塊吸引了投資市場的目光。

比起美、日、德等市場對於機器人的發展起步較早,中國在十二五計劃當中,特別點名對於機器人產業的重視,IFR也指出全世界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看好,而中國的產業機器人將會在二○一四年成爲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單一市場。(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31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封面故事:升達科 持續受惠4G建置商機◎特別企劃:中國將成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產業脈動保健食品布建通路成致勝關鍵◎特別報導:阿里巴巴─神秘的網路巨人◎國際趨勢:美國將成新興國家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