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汙名化」 傷人者無就醫紀錄 非新北列管個案
臺北捷運板南線新埔站驚傳持刀傷人事件,行兇的王姓女子遭新北警方逮捕。記者王長鼎/翻攝
北捷傷人的王姓女子雖稱有幻聽,卻非新北列管個案,精神衛生法修正案下月將上路,專家直言「社會還沒準備好」,新法強調社區支持患者,但各地人力不足、年資淺,也因精神疾病長期被污名化,很多患者、家屬不願就醫,成爲被社會遺忘的一羣人。
不過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強調,日前捷運傷人案件原因如何還在調查中,希望外界不要一有犯罪、傷人事件,就直接連結到他們是精神疾病患者,此舉恐更加深疾病污名化。精神衛生法修正案中,疾病去污名化是重要意涵之一;目前心理衛生中心皆有配置訪視員,會關懷列管個案。
新北衛生局查無王女就醫紀錄,社會局也沒有服務她的個案紀錄,也不是新北福利人口,針對隱含黑數現象,官員表示,現今涉及人權,很難患者一有異狀就強制就醫,且許多行爲脫序或異常,可能涉及酒精或藥物等,難以認定就是精神疾病造成。
臺灣照顧管理協會榮譽理事長張淑慧說,精神衛生法修正案即將上路,強調社區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支持,但從社區、警消人員對身心患者處理,卻沒有協助作業流程,往往發生問題後,患者離開司法機關,相關衛政、社政人員無法及時介入,讓他們獲得醫療照顧。
張淑慧說,各地雖然都設有心理衛生中心,但工作人員人力不足、年資淺,新法上路讓這羣心衛人力挑戰很高,需要強化。
張淑慧說,目前精神疾病一到四級都有列管,但非列管卻罹病的患者同樣需要關懷,要靠友善社會的全民一起接住他們,如何在地行動,尋找隱藏在社區的需要幫助者,衛福部可以再研議。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許華孚認爲,民衆自我安全意識培養非常重要,搭車不要只顧着玩手機、戴耳機、睡覺。
許華孚建議,除了捷運車廂、月臺相關緊急通報系統應更容易取得,另也可以在捷運營造溫馨環境,如播放音樂或是放藝術裝置,讓民衆放鬆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