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國號“夏”來自於夏州,具體在哪?
從宋朝的角度看西夏,党項人李繼遷反抗北宋,長子李德明壯大,長孫李元昊建立西夏。
党項是古羌族的一支,發源於松潘高原,曾臣服青海湖畔鮮卑的一支吐谷渾,因此首領姓拓跋。党項首領拓跋赤辭降唐,唐太宗賜其姓李,封爲西戎州都督。党項受到吐蕃逼迫,遷居陝北。881年,唐僖宗封拓跋思恭爲夏州節度使,並賜姓李,封夏國公,改稱李思恭。概括起來,西夏源自古羌族的党項,跟着的鮮卑改姓拓跋,後唐朝賜姓李。
882年(唐僖宗中和二年),夏州節度使更名爲定難軍節度使。定難軍在哪呢?在現在的內蒙古、陝西、寧夏交界地帶。定難軍下轄五州,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白城子附近)、銀州(陝西榆林南)、綏州(陝西綏德附近)、宥州(陝西靖邊附近)、靜州(陝西米脂附近)。
出於習慣,五代時經常把節度使所在地的州稱爲某州節度使。比如趙匡胤,在後周時曾領過歸德軍節度使,歸德軍駐宋州(河南商丘),也稱宋州節度使,宋朝的國號來源於此。依此類推,定難軍節度使,不如夏州節度使聽起來順口,夏州更方便定位。
北宋初期,党項族趁北宋、遼連年交戰之際,據夏州,有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拓跋思恭(李思恭)的堂弟叫李思忠,經過幾代人後,有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這祖孫杰出三人。
1038年(北宋寶元元年,遼重熙七年),李元昊在興慶府(今寧夏銀川)稱帝,是爲夏景宗,國號“大夏”,史稱“西夏”。李元昊廢掉唐朝所賜李姓和北宋所賜趙姓,自稱北魏皇室後裔,恢復拓跋氏,不過史學上普遍認爲西夏王族姓李。
西夏的核心區域是寧夏平原和河西走廊,黃土高原的地勢複雜難行,北宋要進攻西夏國都興慶府相對困難。西夏取得了一定的戰術優勢,將北宋打得灰頭土臉。但遼朝對西夏構成巨大的生存壓力,契丹人擅長騎兵作戰,又兼步兵之奇,軍事實力是西夏比不了的。西夏對遼朝的態度是以和爲主,也不怕打,桌子山一帶是必守之地,烏海是國都興慶府北邊重要的門戶,最好是將疆域推到後套平原甚至前套平原。
那麼唐朝時的夏州,這個“夏”字又是怎麼來的?咱們還需要把歷史從唐朝再往前推二三百年,來到了五胡十六國時代。
383年(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前秦出兵伐東晉,戰於淝水(今安徽淮南壽縣)。前秦軍號稱八十餘萬大軍,投鞭斷流;東晉七萬餘精銳,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結果前秦苻堅軍大敗,敗退途中還風聲鶴唳,至洛陽時僅剩十餘萬人馬。
淝水之戰後,原先歸附前秦的各族,紛紛乘機獨立,北方再次陷入混戰的狀態。
386年,姚萇遷都長安,國號大秦,史稱後秦。
赫連勃勃(劉勃勃)是匈奴左賢王劉衛辰之子,劉衛辰爲北魏所滅,後秦的高平公沒奕幹收留赫連勃勃,還把女兒嫁給他。後秦皇帝姚興(姚萇之子)也欣賞赫連勃勃,讓他跟着岳父守高平(寧夏固原)。結果赫連勃勃野心太大,把岳父沒奕幹殺了,吞併了岳父的隊伍。
407年(後秦弘始九年),赫連勃勃以匈奴爲夏朝後裔,自立爲天王,大單于,建國號“大夏”,史稱稱大夏、胡夏或赫連夏。於是大夏國橫空出世,在黃土高原上縱橫馳騁。胡夏國與其他王朝不同的是,更像是一個騎兵王朝,到處遊擊,活動於鄂爾多斯高原和毛烏素沙地一帶,不願定都。
當時毛烏素沙地是水草肥美的牧場,有數不清的牛羊,牧人騎馬在草原上縱橫高歌,一派田園牧歌的美景。
413年(胡夏鳳翔元年),赫連勃勃令將作大匠叱幹阿利,都督修築胡夏國都城統萬城(今陝西榆林靖邊無定河北岸)。統萬城的城牆堅硬如鐵,監工若發現牆面能用鐵錐子刺入一寸,便把修築那處的人處死,屍體也被築入牆內。不知道殺了多少無辜的工匠,這座雄偉的城池才拔地而起。
統萬城這個名字包藏了赫連勃勃的巨大野心。他對麾下將士說:“本大單于的目標是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簡稱統萬,新都就叫統萬城。”
統萬城在無定河北岸,沿着無定河可以進入黃河,去關中與河東都可順水而下。統萬城既是赫連勃勃南下關中的前哨基地,又是他向北退入毛烏素地區後的戰略門戶。這樣的地理條件適合赫連勃勃帶着騎兵打游擊,機動性非常強。
417年(胡夏鳳翔五年),東晉大將劉裕“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滅後秦。由於東晉朝中發生變故,同年末劉裕班師,留年僅十一歲的兒子劉義真,及王鎮惡、沈田子、傅弘之等諸將鎮守關中。赫連勃勃立刻派兒子赫連璝督前鋒攻長安、赫連昌出兵堵塞潼關,又派王買德阻斷青泥,然後自率大軍在後。
418年(胡夏鳳翔六年),赫連勃勃入主長安,不久就在灞上(白鹿原)稱帝,改元昌武。即使如此,赫連勃勃依然不願定都長安,始終固守統萬城。
統萬城的有四個城門,南門稱爲朝宋門(劉宋),東門稱爲招魏門(北魏),西門稱爲服涼門(北涼),北門是平朔門。而滅亡大夏國的,就是赫連氏要“招降”的北魏。
425年(胡夏真興七年),赫連勃勃去世,第三子赫連昌即位。
427年(胡夏承光三年),北魏出兵攻陷統萬城,次年俘虜大夏國第二代君主赫連昌,雖然赫連昌之弟赫連定又掙扎了幾年,大夏國這個定都毛烏素沙地的國家還是滅亡了,北魏在統萬城設置統萬鎮。
487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升統萬鎮爲州(省級),即夏州。北魏末年,宇文泰領夏州刺史。後來北魏一分爲二,高歡控制東魏,宇文泰控制西魏。
我們不妨再換個角度,談談夏州的重要性。唐朝在隋朝的基礎上統一天下,實際上,唐朝是“借(北周的)雞生(隋朝的)蛋”。而北周是宇文泰建立的,有人說:宇文泰纔是真正的隋文帝、唐高祖。
或者可以這麼說:夏州,是北周、隋、唐的發跡之地。唐朝末年,又現出一個拓跋氏(李氏),延續了夏州的“生命”。直到1227年,西夏爲蒙古大汗鐵木真所滅。
文:姜狼,著《五代十國風雲錄》《三國原來是這樣》《血濺江東》《五朝宰相》《逐鹿天下》《柴榮是個好皇帝》等二十餘部歷史書籍,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