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築愛讓愛進住 切膚之愛基金會籌建全人化團體家屋

切膚之愛基金會執長詹麗珠博士(孫英哲攝)

臺灣邁向高齡化社會,失智人口逐年增加,到去年底已達32萬人,銀髮海嘯帶來失智症照護的衝擊。切膚之愛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正積極辦理「與失智同行,凝聚愛的最後一哩路」籌建失智症團體家屋活動,期盼爲失智長輩打造社區式的家,陪伴他們串起幸福的記憶,走過快樂與尊嚴的人生。

切膚之愛基金會執長詹麗珠博士指出,「切膚之愛」發生在臺灣,敍述1928年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衛醫師,爲救治13歲腿傷病童周金耀,割下妻子連瑪玉四塊腿皮移植到周童傷口,醫者的無私之愛及愛人如己的精神令人動容,是臺灣首例皮膚移植的案例,雖此移植術第一次因排斥而脫落,但周金耀因蘭大衛夫婦無私的愛與無微照顧,潰爛傷口癒合,並在蘭大衛幫助下求學,成爲牧師。

蘭大衛醫生夫婦未曾主動向人提及上述,直到周金耀牧師在一次佈道大會分享這段「切膚之愛」故事,他說「醫師孃的皮膚雖沒有貼在我的身上,卻永遠貼在我的心上」,讓「切膚之愛」的事蹟成爲醫界典範。

詹麗珠表示,切膚之愛基金會就是要以弘揚耶穌基督救世博愛及蘭大衛醫師夫婦切膚之愛精神,創辦社會福利慈善事業,提醒大衆「愛人如己」的精神,關心社會教育並從事老人、身心障礙者、癌症病友以及許多弱勢團體之福利服務工作。

切膚之愛基金會2009年起積極推行失智症照顧暨家屬支持服務,爲了促進並延緩輕度失智症長輩維持認知能力,在中部投入專爲失智症者家屬設計的「瑞智學堂」社區式健康促進服務,讓失智患者提升人際交流機會,發揮其現有的能力,延緩退化,進而改善情緒,獲得良好的生活品質。

打造社區式健康促進服務(孫英哲攝)

詹麗珠指出,該會 2013年於彰化市成立「魏愛倫學苑」失智症專責日間照顧中心,這是彰化縣第一家失智症日照中心,同時也成立戀戀半線協會爲家屬倡議,並於2014年起與彰化縣政府合作推行銀採瑞智友善認證,透過頒發標章認證給予商家及機關單位,深耕至今已將近1000家加入,將彰化縣打造成爲失智友善模範城市。

魏愛倫學苑爲失智症專責日間照顧中心, 2013年於彰化市成立(孫英哲攝)

2018年於大村鄉成立「連瑪玉學苑」失智症專責日照中心附設小規模多機能,提供更多元彈性的服務,同年並與彰化縣政府社會處合作發表「守護BB Call」失智防走失載具,隔年追加QR code 辨識布標;2019年於埔心鄉成立「高仁愛學苑」結合衛生所不老健身房失智症專責日照中心;2020年「守護BB Call」正式走入校園,並與彰師附工大力卜閱讀工作坊合作推展師生化身爲失智症守護天使。

詹麗珠說,基金會已於彰化縣成立3家失智症專責日照中心,看見許多病程發展至中重度的失智長輩,因認知功能急速退化,造成家屬莫大的照顧負荷,甚至發生不可挽回的照顧悲劇,遂推動在社區中提供小規模與個別化照顧服務的「24小時團體家屋」,這是失智者在人生最後一哩路最有尊嚴的最佳照顧模式。

切膚之愛基金會將於彰化縣埔心鄉建置舒適、溫馨的失智症24小時團體家屋,這是1棟5層樓的建物,外觀爲有十字架的護士帽造型,其中1樓、2樓是團屋,以復古磚瓦牆面營造出家的溫馨感覺,3樓、4樓是混合式日照及失智日照場所,5樓爲培訓中心、佈道會場,頂樓則規畫爲據點咖啡屋的空中花園。

攜手築愛讓愛進住 切膚之愛基金會籌建全人化團體家屋(切膚之愛基金會提供)

詹麗珠表示,失智不是終點,是生命的起點,24小時團體家屋可爲長輩打造社區式的家。失智症照護必須有連續性、全人與跨專業的整合性服務,配合在地老化,建立高齡及失智症友善社區是未來趨勢,切膚之愛基金會期望將彰化縣打造成爲失智友善城市典範,秉持着我們的宗旨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