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最大房企破產重整迎來進展,涉及債權人超5000家

西南地區最大規模房地產集團破產重整案件進入關鍵節點。

最新公告披露,重慶協信遠創實業公司(以下簡稱“協信遠創”)的破產重整案中,有5115家債權人申報債權,申報金額合計接近929元,經管理人初步審查確認的債權達到近624億元,該案或將引入重整服務信託作爲債務解決方案。

曾是全國房企50強的協信遠創,是本輪房企資金危機中最早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房企之一,其龐大的債務規模和案件複雜程度,使得該案件備受地產行業關注。

重整計劃或有不確定性

從宣告破產重整至今,歷時兩年半,協信遠創破產重整案終於有重整計劃消息披露。

3月29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刊登了《重慶協信遠創實業公司等三十家企業合併重整管理人公告》,對重整計劃(草案)及其附件予以公示。

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8月16日,共有5115家債權人向管理人申報了債權,申報金額合計928.6億元,經管理人初步審查確認的債權合計623.78億元。此次合併重整,除協信遠創外,其他29家企業均爲協信遠創的全資子公司。

根據公告披露,上海領域基業企業發展公司、國民信託、東龍集團三家投資方亮相,並各自提出投資方案。

上海領域基業企業發展公司成立於2021年,註冊資本1億元,是一家不動產特殊資產綜合服務商,聚焦困境地產、違約債權的盤活和佈局。根據披露,上海領域擬支付1.87億元取得協信遠創部分子公司的股權及車位等資產。

國民信託公司則成立於1987年,註冊資本10億元,第一大股東爲富德生命人壽保險公司,在該重整案中,國民信託擬支付100萬元取得多家子公司股權。

由鄭州市鄭東新區城市開發建設管理公司實控的河南東龍控股集團,則將以3.96億元的價格取得協信遠創持有的金融島公司40%的股權。

在上述三個投資方案之外,剩餘資產和負債將納入協信遠創重整服務信託,債權人有權按照信託合同約定獲得信託利益分配,也有權通過轉讓信託受益權份額的方式實現退出。

截至基準日,協信遠創等30家企業合併口徑資產總額爲242.9億元;負債總額爲470.08億元,所有者權益爲-227.18億元。

公告披露,由管理人報請人民法院裁定的無異議債權總額爲318.58億元。其中:有財產擔保債權94.37億元,建設工程優先債權4.46億元,稅款債權5287.48萬元,普通債權219.19億元,劣後債權449.22萬元。

不過,上述公告目前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上已被撤下,記者通過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站溝通平臺及企業公開電話兩種方式向該重整案管理人“重慶海川企業清算有限公司”詢問相關事宜,截至發稿均未獲迴應。

而根據該案2023年12月26日披露的公開信息,在第三次債權人會議中,《重整計劃(草案)》出爐但未獲債權人表決通過。其後,管理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曾與未通過草案的表決組債權人進行協商,對重整計劃草案相關附件進行了補充。

綜合這些情況來看,上述重整計劃能否全部實施尚有不確定性。

一位不良資產處置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重整草案擬定後,若一直未獲得債權人表決通過,企業有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可能性。”

引入服務信託的利與弊

協信遠創成立於1999年,註冊資本高達26.67億元,但走向破產重整的起因卻是未能兌付3000多萬元的債券。

根據重慶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披露的信息,2021年7月6日,北京易禾水星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禾水星公司”)以協信遠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有重整價值爲由,向重慶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協信遠創進行破產重整。

易禾水星公司系易禾跨越債券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分別於2016年、2018年認購了協信遠創發行的“16協信03”“16協信05”“16協信06” 及“18協信01”債券。這些債券陸續到期後,協信遠創未能兌付,截至2021年6月24日,未兌付金額總計爲3252萬餘元。

在當時的聽證中,易禾水星公司提交了協信遠創公司重整價值及重整可行性分析報告,協信遠創也同意進入破產重整,且認可易禾水星公司提交的重整價值及重整可行性分析報告。

基於協信遠創當時提供的資產負債表,法院還認定協信遠創公司雖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但該公司的賬面資產大於負債,只是因“到期債務數額較大,公司財產流動性較差,依法應認定其明顯缺乏清償能力”,所以進入破產重整。

當時協信遠創提供的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顯示,其資產總計爲261.65億元,負債總額爲214.24億元。

不過,最新披露數據表明,協信遠創等30家企業合併口徑負債總額已高達470.08億元,經管理人初步審查確認的債權合計高達623.78億元,而其總資產只有242.9億元,已處於明顯的資不抵債狀態。

在目前披露的重整計劃中,協信遠創剩餘資產和負債將被納入協信遠創重整服務信託,對債權人權益有何影響?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記者表示,在破產重整案件中引入服務信託,是一種創新的債務解決方案,這種做法的核心在於利用信託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將破產企業的剩餘資產和負債納入信託,通過專業的資產管理和運營,旨在實現資產的盤活和價值最大化,從而爲債權人提供可能高於傳統現金償債方式的回報。服務信託通常會設立受益人大會等治理機構,使債權人能夠參與到信託的管理和決策中,增加了債權人對信託運作的監督和控制。

“不過,這種模式也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和問題。”柏文喜說道。他認爲,信託收益的實現依賴於資產的盤活和運營效果,這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如果資產運營不善,可能會導致信託收益低於預期,影響債權人的實際收益。此外,服務信託的管理和運營需要專業的團隊和資源,會產生一定的成本,這些成本需要從信託資產中支出,可能會減少債權人的淨收益。

協信遠創的高光與沒落

曾經是全國房企50強的協信遠創,是本輪房企資金危機中最早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房企之一。

協信遠創於重慶起家,其創始人吳旭在1994年離開國企,下海創辦重慶協信實業總公司,2009年協信開始全國化擴張,涉足蘇州、無錫、成都、三亞、北京、上海、大連、西安、貴陽、南通、常州等市場。早在2014年,協信銷售額已突破百億,進入房企50強榜單。

在重慶,協信一度與龍湖、金科齊名,並稱“渝派三甲”。2015年,協信提出住宅、商業與產業地產三足共立的戰略,希望未來能實現輕資產與重資產“雙千億”的目標,協信星光廣場、啓迪協信產城平臺等商業、產業項目也在全國多城落地。

2017年和2020年,協信遠創曾兩度引入戰投。

2017年,綠地控股集團通過股權轉讓及增資的方式投資入股重慶協信遠創實業有限公司,後者獲取資金約50億元;2020年,協信危機已現,當年虧損近73億元,此時又引入新加坡地產巨頭豐隆集團旗下的城市發展集團(又稱“新加坡CDL”),協信遠創出讓51.01%股權,新加坡CDL成爲第一大股東。

新加坡CDL這筆股權投資最終“踩坑”,該公司後來披露的2020年業績報告顯示,將投資於協信的總共18.27億新加坡元(摺合人民幣90億元)一次性計提減值損失17.8億新元(摺合人民幣89億),這次計提導致新加坡CDL全年虧損93億元。

“踩坑”協信的金融機構也不少。根據協信遠創2022年1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財產管理方案》披露,北京銀行、九江銀行、華寶信託、大連銀行、平安銀行等都在大債權人之列,此外還有各類私募基金,信託計劃以及建築、裝飾、機電等企業。

一位金融行業資深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企業破產重整案中,一般來說債權的優先等級依序是稅款、工資、有抵押債權、工程款、信用貸款,即便是銀行的債權,也分爲有抵押貸款和信用貸。

某大型房企境外債權人代表方告訴記者,破產重整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是圍繞債權人、投資人、股東的多方博弈,僅是債權申報、資產和資源梳理就要花上不少時間,平衡各方利益是重整計劃實施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