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沙國 年內籤自貿協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與沙特阿拉伯國王薩曼舉行會談。圖/新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展開一連5日的中東三國(沙烏地阿拉伯、埃及、伊朗)出訪行程,19日與沙國國王薩曼會談,雙方宣佈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並同意重啓中國─海合會(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目標今年底完成。

此外,中國商務部昨天宣佈,與埃及貿工部聯合舉辦「中國─埃及企業貿易對接會暨簽約儀式」,中埃雙方企業簽署12項貿易協定,金額高達6,040萬美元,簽約企業涉及橄欖油、醫療器材、金屬製品、化工材料等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此次出訪時值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斷交,且美國與歐盟日前宣佈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外界多將習近平本次出訪焦點擺在調解沙國、伊朗紛爭,以及在中東地區的能源、經貿戰略佈局。

英國時報及德國之聲引述相關學者分析,多數認爲中方此次重點不在於積極樹立中國於中東的外交主導角色,而是與三方、特別是與沙國伊朗雙邊建立緊密的經貿關係,做好「外交平衡木」,兩方都不得罪。

中國外交部表示,中沙兩國已達成廣泛共識,包括將中沙雙邊關係提升爲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並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同時,雙方簽署14份雙邊合作文件,包括開展產能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以及涵蓋能源、通訊、環境、航天及科技領域合作文件。

同時,商務部部長高虎城也表示,中國與海合會已於近日恢復自貿協定談判,預定2月中下旬舉行新一輪談判,目標今年底達陣。海合會國家由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阿曼王國、科威特、巴林等6國組成,爲中國的石油重要供應國,亦爲中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貿易伙伴。

另一方面,中東國家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路徑上扮演重要角色,其中,伊朗爲中國積極拉攏的對象。自2011年以來,中國一直是伊朗的最大原油買家,一方面是爲了避免對中國的最大原油進口國、沙烏地阿拉伯形成過度依賴。

其次,當前伊朗因貿易制裁解除,各方均想搶進卡位,金融時報引述相關分析稱,「中國不希望錯過打造友好關係、爲伊朗經濟涌現的新投資機遇做好鋪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