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對暴力傷醫絕不姑息
又一起暴力傷醫事件讓人痛心不已。7月19日13時許,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李晟在門診診療中,突然遭到一男子持刀傷害,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一名勤勉敬業、甘於奉獻的醫務工作者"。醫院對李晟醫生給出了這樣的評價。據報道,被暴力傷害時,這位醫生正在加班看診,醫治這麼多患者,最終卻這樣離開,悲劇引發衆怒。
7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聲,暴力傷害醫務人員是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爲,對此強烈譴責。傷醫行爲不僅嚴重侵害了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也破壞了正常醫療服務秩序,損害的是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
捍衛生命,守護健康,決定了醫患雙方本質上是命運共同體。
當醫者的安全無法得到保全,患者的健康也將無從談起。因此,保障醫者安全,護佑的是每個人的健康安全。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出於何種原因,都不能成爲暴力傷醫的理由。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只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近年來,傷醫事件不時發生。暴力傷醫,不僅是醫者之痛,更是全社會之痛。
在一次次惡性事件的討論和省思中,社會各界已經形成明確共識,傷醫是違法犯罪行爲,對暴力傷醫絕不姑息,對暴力零容忍,對暴力傷醫依法嚴懲。
不管是病患還是其家屬,抑或其他人,無論是"醫療糾紛"還是"醫患矛盾",都應該通過正當的途徑去表達去維權,而不是暴力相向。
在疾病的醫治過程中,確實容易產生醫患矛盾。一方面在於專業所限,醫患雙方認知不對等,信息不對稱,另一方面在於家屬對於治癒的主觀預期與實際的治療效果,兩者之間的"落差"難以避免。
隨着"醫鬧入刑"等立法的推進,特別重大的惡性傷醫事件已經顯著減少,但處於灰色地帶的傷醫、辱醫事件仍然不時發生,維護醫療秩序,必須多管齊下。
守衛醫生安全,既要事前,也要事中,更要事後。
要進一步健全醫療糾紛處理機制,消除醫患溝通通道中存在的種種障礙。對待患者投訴、調解醫患糾紛,避免扯皮推諉積累矛盾,要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給出實際的解決方案。
醫護人員的執業環境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醫院屬於公共場所,要不斷提升安檢警戒標準,把可能造成風險的因素攔在門外。
警衛力量覆蓋和安保力量的應急反應,都有進一步提升效率的必要,以提高醫療機構整體的安全係數。
一些針對醫生的預防措施落地也應加速。比如,探索對施暴者建立"醫療黑名單"制度,加強對醫生的保護。當醫務人員人身安全受到暴力威脅時,可以採取避險保護措施,在不危及醫療安全的情況下暫停相關區域診療活動。
在守衛醫生執業安全,以及維護醫患信任問題上,制度務必先行一步。建立更爲規範公正的醫患糾紛處置機制,理順醫療資源配置關係,推進醫改減輕患者負擔,依然任重道遠。
北京商報評論員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