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芷》原來蕭王妃臨死前那封血書,早已暴露她愛的人是皇上

顧宴惜一直在查當年凌王府那場大火背後真相。

但是每次當他查到真相的時候,線索總是斷了。

而這一次他好不容易查到了一絲線索,也順利找出了當年的真兇。

他查出真兇是蕭王妃當年策劃了那場大火,活生生燒死了他的母親周王妃。

他以爲這便是真相,其實他並不懂蕭王妃只是一顆棋子,真正的幕後兇手是他想象不到的。

蕭王妃臨死前那封血書

這是蕭王妃臨死前留下的血書,她到死都惦記着一個男人,惦記着那份情。

可是她的這份癡情並不是對凌王的,而是對皇上的。

可惜她的一片癡情在帝王眼中不過是用來利用她的手段罷了。

就如同凌王對顧宴惜說的那番話一樣:

凌王這番話說的很極端,但是至少他有兩點說的是對的。

一:顧家從未出過情種。顧宴惜是個例外。

二:每一個嫁入凌王府的女子都是有目的的,而且下場都不好。周王妃葬身火海,而蕭王妃自殺牢獄之中。

之前顧宴惜一直在查當年凌王府中那場大火真相,查他的母親周王妃的真正死因。

他好不容易得知董大這個線索,可是沒多久董大被滅口。

後來他好不容易找到花家當年的花童就是花芷,可是花芷卻因爲年份太久想不起來。

即便如此,他最後還是想起董大之前說過當年被燒掉的房子上有白霜。

而花芷因爲想做冰要買硝石,這一點提醒了顧宴惜,因爲硝石容易自燃。

他想起凌王府下面有很多莊子,其中一家擅做花燈,而且山上盛產硝石,每年王府的煙花,爆竹及花燈都是他們進貢的,所以問題出在當年的花燈上,那些花燈上都塗滿了大量的硝石。

只要找出當年送花燈的人就可以找到真兇。

而這件事之前顧宴惜告訴過皇上,而皇上也知道他差不多要查到真相了。

於是很快顧宴惜找到了當年送花燈的嬤嬤,而且那個嬤嬤也很快就招了當年讓她害周王妃的人就是蕭王妃。

真相就這麼容易查到了,一切太順利了,順利的讓人懷疑這一切都是被人安排好了的真相的等着顧宴惜去發現。

而當顧宴惜帶人來捉拿蕭王妃的時候,她也是沒有驚慌,沒有害怕,而是在知道這一天會到來一樣等着顧宴惜帶走她。

所以這是一場局,一場被人精心設計好的局,而蕭王妃不過是一個替死鬼,一個讓顧宴惜停止繼續往下查的替死鬼。

對於蕭王妃爲何要害周王妃。

她給出了一個完美的答案:

這番話的邏輯非常完美,她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癡情嫉妒的女子,她深愛王爺,而王爺忌憚周王妃孃家勢力給他帶來不好的方面,對她起了殺心。

雖然蕭王妃承認自己策劃了當年凌王府大火,承認自己就是殺害周王妃的真兇。

但是她到死都在離間顧宴惜和凌王的父子情分。

如果她真愛凌王,又怎會忍心看着他父子心生嫌隙呢?

所以她從來不愛凌王,不稀罕凌王感情的是她,不稀罕和凌王生同裘死同葬的也是她。

而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爲她愛皇帝。

當初凌王是最有希望當上太子成爲皇帝的,因爲凌王有得力的岳家,不僅僅有周王妃還有蕭王妃。

可是最後他還是失敗了,因爲登基的是他的哥哥,凌王最後功虧一簣是因爲他出了內賊,而這個內賊就是蕭王妃。

只是這麼多年凌王沒有證據證明當年是她背叛自己,而且後來他也查出了蕭王妃實際上是皇上的棋子。

所以爲了麻痹皇上,凌王只能裝做什麼都不知道將蕭王妃留在凌王府上。

凌王對蕭王妃的態度

其實凌王看似對蕭王妃一片深情,說她這麼多年如何不容易,而且爲了顧宴惜,她已經喝下絕育藥,從此再也無法誕下子嗣。

她這樣做其實是心甘情願的,因爲她不想懷上凌王的孩子。

凌王后來雖然看似對她情深,實際上是一點都不信任她。

所以凌王絕大部分時間都不住在凌王府上,而是住在外面的道觀裡,他如此做也是爲了躲開蕭王妃的監視。

而他後來回到凌王府也是因爲兒子顧宴惜回來了。

有一次顧宴惜帶回來幾個餅,蕭王妃很開心,細細的品嚐那些餅,同時也叫凌王一起吃。

可是凌王拿起餅卻放下了,而是選擇吃蕭王妃口中沒有吃完的那個餅。

凌王此舉並不是親密,而是不相信蕭王妃,因爲他擔心那個餅裡有毒,所以他只敢吃蕭王妃吃過的餅。

當蕭王妃死後,他便再也沒有去道觀了,而是住在凌王府上。

當他得知蕭王妃自殺後,更是沒有絲毫的悲傷,更是連她的屍首都不願意接回來。

凌王之所以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爲他知道蕭妃是皇上的一直埋在他身邊的暗棋。

而凌王的這番話在顧宴惜耳中便成了凌王辜負了蕭王妃的癡心。

不僅僅如此,因爲蕭王妃臨死前的那番話,顧宴惜更是堅信周王妃和蕭王妃都是因爲凌王而死。

他把一切錯都怪在了凌王身上,不得不佩服蕭王妃臨死前那番話成功離間了凌王和顧宴惜的父子情分。

這也是皇帝願意看到的現象。

而當顧宴惜去皇帝那裡告發凌王的時候,皇帝卻和凌王有說有笑的出來了,而他顧宴惜卻被皇帝禁足。

這裡關係到一段皇室醜聞,而這段醜聞最不願意讓他見天日的人就是皇帝。

所以皇帝希望顧宴惜能夠到此爲止。

因爲他害怕顧宴惜繼續查下去,因爲真相往往不止如此。

那段皇室醜聞

究竟是怎樣的皇室醜聞讓皇帝阻止顧宴惜繼續查下去,讓皇帝不願意顧宴惜追究凌王的錯呢?

因爲皇帝害怕最後顧宴惜會追究自己的錯,所以他纔會說今日自己罰他不是因爲對錯,而是因爲君臣父子,因爲皇帝說凌王再不濟也是顧宴惜的生父。

可是皇帝不是最希望凌王和顧宴惜父子不睦嗎?

爲何他不借用這個機會除掉凌王,讓顧宴惜對自己更加死心塌地呢?

原因很簡單,因爲他害怕凌王魚死網破,也害怕將來顧宴惜對自己不留情面。

其實我覺得這部劇顧宴惜的身份應該是被改了。

在原著中顯示大慶朝最後“皇位旁移”,注意是旁移,而不是旁落。

一字之差,卻天差地別。

旁落意味着江山改姓換主,而旁移說明根沒變只是移動了。

在小說中是顧宴惜當上了皇帝,如果電視劇這一點沒有改動的話,那麼很有可能顧宴惜的身份改了。

而顧宴惜的身份很有可能就是皇室見不得人的醜聞。

也是皇帝在這件事上不願意顧宴惜責怪凌王的真相,因爲皇帝纔是顧宴惜的生父。

我之所以有這麼大的猜測是因爲劇中有三處疑點讓我有了這樣的結論。

在劇中有很長的一段劇情在交代花柏禮非二房親生,而是三房妾室所生的孩子最後過繼給了二房。

所以在那個時候是有將妾室所生孩子過繼給正室的先例。

之前我不懂爲何劇情要花這麼多筆墨描述花柏禮的身世,因爲他非巨主角,也非關鍵人物。

後來我想明白了,或許這是爲了給顧宴惜的身世做鋪墊。

很有可能顧宴惜也是妾室所生,最後過繼給了正室內。

也就是說他是蕭王妃所生,因爲周王妃沒有生育能力,所以他被過繼給了周王妃,佔了一個嫡長孫的名頭。

其實蕭王妃是皇上的人,這一點我覺得目前劇情已經很明顯了。

而且蕭王妃後來願意自絕子嗣也是因爲她生下來顧宴惜,不然她又怎麼願意如此?

同樣她是皇上的人,來監視凌王,助當時還是皇子的皇帝登上帝王之位。

不僅僅是因爲她愛他,也因爲他們之間有交易,那就是他登基後日後她的兒子會成爲太子。

只有利益纔會讓蕭王妃死心塌地,所以她自殺不僅僅是爲了讓皇帝放心,也是爲了保住她的兒子顧宴惜。

同時蕭王妃對顧宴惜和芍藥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對芍藥是很疏忽甚至是冷落害她, 而且對她起了殺心。

但是對顧宴惜不一樣,知道顧宴惜要回來,她早早在凌王府的大門口等着。

半夜顧宴惜被噩夢驚醒她卻第一時間跑進來安慰顧宴惜,因爲她半夜還在看顧宴惜。

顧宴惜說自己夢到了娘,而蕭王妃如此關心顧宴惜,這種關心很顯然不是監視,而是真情流露。

同樣是先王妃的孩子,蕭王妃對待兩人確是天差地別,那就很有可能她就是顧宴惜的生母。

顧宴惜是先帝的嫡長孫,名分上本就佔了好處,而這樣的好處,皇帝怎麼會讓給他的弟弟呢?

顧宴惜是凌王的兒子,而皇帝不僅僅讓他好好的活着,而且還把他帶在身邊好好培養,甚至比自己親生兒子還要重視。

這裡面如果只是單純讓顧宴惜和凌王父子心生嫌隙大可不必如此悉心培養。

皇帝對顧宴惜的另眼相待只能說明顧宴惜的身份有貓膩。

只有顧宴惜是皇上的兒子,一切才能解釋的通。

當年皇帝忌憚周王妃孃家勢力,所以誣陷周家謀反,同時也謀劃害死了周王妃。

而裡面助他成就大事的蕭王妃,如果沒有好處怎麼可能一片癡情做到如此?

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顧宴惜是皇帝和蕭王妃的孩子。

而且凌王也不知道顧宴惜不是他兒子,只能說皇帝好手段。

他如此謀劃不惜用自己兒子做棋子來成全自己的野心。

他利用了蕭王妃一輩子,欺騙了顧宴惜二十餘年。

而這段王室醜聞也是皇帝最不願意揭開的傷疤,所以他纔會阻止顧宴惜繼續查下去,纔會責罰顧宴惜不應該如此對待凌王,因爲他害怕自己將來也有這樣的一天。

生在帝王家,凌王最後真的一語成讖“無妻無子”,而皇帝算盡人心最後也成爲孤家寡人。

只是顧宴惜最後能不能結束這樣的真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