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所小學5年建102個校內博物館

你能想象嗎?一所小學,在5年的時間裡,共創建102個校內博物館,其中主題博物館13個、班級博物館89個。同時,這所小學的“兒童博物館”,已於2018年通過本省文物局審覈,正式進入國家博物館序列

一所小學,爲什麼建校內博物館?這麼多博物館如何管理運營,效果如何?日前,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場城市活動“文物映耀百年征程”主題論壇中,陝西省西安曲江第二小學校長閻利娟,用5年的教學實踐回答了這些問題。

爲什麼建校內博物館?

近年來,博物館的教育職能逐漸被重視起來。在讓學生走進博物館的同時,更讓“博物”教育走進校園。

曲江第二小學所在的西安市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僅學校所處的曲江新區便擁有博物館20多家。爲充分利用這份文化優勢,並將其轉化爲教育資源,曲江二小希望通過組織學生進入博物館,接受直觀、生動的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但在具體實施中,存在諸多不便。閻利娟說:“通過博物館研學,參觀的人數大大增多,但缺少專業的兒童講解員孩子沒辦法深入學習。”怎麼辦?

“當時,校內正在進行場館建設。”閻利娟回憶:“我們想,如果將學校的場館和教室,都變成有研究主題、實物陳列、文字介紹的微型博物館,爲孩子們建立專屬博物館,可不可以呢?”

答案是肯定的。2016年,學校與多方合作,克服許多實際困難,開始了專門針對小學教育的“兒童博物館”建設。在曲江稅務局的支持下,首先建起了稅法博物館、城市歷史博物館;隨後,復轉軍人捐助了軍事博物館、學生爺爺捐助了地球科學博物館;民間收藏家捐助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一個個校內博物館就這樣建了起來。

現在,學校“兒童博物館”不僅已正式進入國家博物館序列,面向社會開放,還先後被授予“陝西省博物館教育聯盟會員單位”和“中國博物館協會團體會員單位”稱號。

爲教學帶來了什麼?

“一個好的博物館,應該在做好保護、研究等本職工作的基礎上,讓身處其中的觀衆在很舒服的狀態下接受教育,潛移默化地樹立文化自信。”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曾說。

如何建立學生可接受、且有效的教育課程,是校內“兒童博物館”重點建設的教育職能。閻利娟介紹,在校內博物館建立的同時,與場館相輔相成的“博物”教育――博物館課程也在不斷地豐富、完善。課程立足於學生興趣和年齡特點,以在西安建都的朝代爲經,以事物的發展變化爲緯,織就一個從認知到實踐再到創造的體系,將學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各科教材中的知識點分層融入到教學內容。目前,配套課程已作爲特色校本課程進入課表,有專職教師上課,覆蓋一至六年級所有學生。

同時,學校還建立校外研學基地,先後與陝西曆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15家著名文博單位簽約,與校內博物館一樣,共享資源,共同實施博物館校外研學課程。

校內博物館如何管理?

數量多、類型多、資源多,那麼多校內博物館如何管理?閻利娟介紹,學校統籌管理,各主題館自主、自治管理,包乾運營。同時,依託學校博物館課程、德育校本課程,在文博單位指導下、社會熱心人士的支持協助下,共同完成管理運營。

除統籌本校、專業機構和熱心人士的管理資源,學校還針對全校學生,開放各館工作人員的招聘崗位,請學生一起參與博物館日常運營管理工作。閻利娟說:“校內博物館的建設管理,已經成爲學校日常教育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依託校內外博物場館實踐,曲江二小的“博物”教育在創造中發展,在創新中傳承,使博物館成爲學生快樂學習的課堂在實踐中,很多文博好苗子、優秀講解員、國寶守護者、文創制作者才華初露。

學生的反響如何?

徜徉在這些校內博物館中,學生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同時,學生的高度參與也使得“網紅館”應運而生。對此,閻利娟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介紹,兒童軍事博物館、城市歷史博物館人氣最高。尤其在學校每學年9月份的“紅領巾校內體驗招聘會”上,競聘這兩個館小館員崗位的人數都比較多,其中競聘軍事博物館的人最多。

閻利娟說,軍事博物館受歡迎,是因爲這裡作爲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生們可以利用展品進行體驗、再創造。同時,小館員還是學校國旗護衛隊的隊員,承擔學校每週升旗儀式、大型活動升旗以及外出彙報等任務,個個氣宇軒昂、英姿颯爽,是同學們的“偶像”,因此也帶動了軍事博物館的人氣。

閻利娟介紹,城市歷史博物館,主要講述的是西安的城市變遷。這對孩子們來說感覺很新奇,熟悉的城市竟然有這麼深厚的歷史,來自生活的展品個個有來歷、件件有說法。同時,對生活所在城市的瞭解,也讓孩子們與同學、家人、朋友有更多的話題來做深入交流。再加之博物館裡還有互動遊戲、立體展品,也都讓城市歷史博物館成爲學校博物館中首屈一指的“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