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釗燮:美中關係從戰略伙伴改爲戰略競爭

吳釗燮(取自立法院直播畫面)

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天表示,美中貿易爭端演變至今,美國已明確釐清與中國的關係,將從戰略伙伴關係改爲在高科技領域的戰略競爭者。我國外交經貿戰略的佈局應堅持國家發展的自主性與獨立性,在對外關係上與理念相近國家相互結盟與合作,以爭取在國際關係中有利的位置。

吳釗燮今天在立法院外委會就「美國與中共競合下我外交經貿戰略佈局與僑臺商之因應」進行報告。

吳釗燮指出,自2018年美中貿易爭端開始,至2021年拜登政府上任後,美國及歐盟等主要國家與中國進入戰略性競爭關係,加上全球疫情及近期俄國入侵烏克蘭戰事,使得全球經貿結構產生鉅變,亦加速國際生產秩序與市場的重組。

他說,美中貿易爭端在初期階段是以對抗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爲爲出發點,然而演變至今,美國已明確釐清與中國的關係,將從戰略伙伴關係改爲在高科技領域的戰略競爭者。歐盟在近年也基於類似的思維重新調整與中國的關係基調。

在戰略性競爭關係下,美國及歐盟一方面全力提升本身在科技研發創新及生產製造等領域的量能,他方面也透過投資審查、高科技出口管制,以及關鍵供應鏈檢討等方式,全面調整全球供應鏈產業分工結構。

吳釗燮表示,國際局勢的快速變化對臺灣的經濟而言,既充滿挑戰但也提供許多的機會。我國外交經貿戰略的佈局應堅持國家發展的自主性與獨立性,在對外關係上與理念相近國家相互結盟與合作,爭取在國際關係中有利之位置。推動的主軸包括:

一、全力爭取加入CPTPP及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我國遞件申請加入CPTPP,日本及部份成員國已公開表達歡迎。現階段我國將以成立入會工作小組爲目標,透過工作階層及部長層級對話,加速完成入會工作。

二、 建立雙邊、多邊結盟,並擴大國際參與:

透過例如新南向政策、臺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以及與歐盟之各類雙邊對話平臺,參與美國與歐盟推動之各類印太架構計劃,推動深化與印太地區、美國及歐盟等主要盟邦建立以「可信賴」爲基礎的新供應鏈關係。

三、 積極參與美國「夥伴機會考察團」(POD)倡議:與美國務院合作,針對友邦經濟建設計劃邀請臺美企業共同參加,尋求三方在再生能源、資通訊、電子商務及電動車等領域之投資合作。

四、 推動臺灣與中東歐國家貿易投資關係,及推動「非洲計劃」經貿投資工作。

五、 結合臺商團體撰擬《經貿投資白皮書》:向泰國政府提交經貿政策建議,並邀請雙方官員出席澳洲、泰國、印尼等經濟聯席會議,增進我與新南向國家之政經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