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釗燮沒替蔡英文着想

(圖/外交部提供)

大陸解放軍對臺軍演日復一日地進行,不僅沒有鳴金收兵的意思,更隨時可能「一聲令下」轉化爲攻臺行動。兩岸關係真的沒救了嗎?狄更斯的名言「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此刻正可啓發民進黨政府與臺灣民衆。

蔡英文總統在中共軍演首日的視訊講話中,再次提出尋求兩岸建設性對話的訴求,無獨有偶,駐美代表蕭美琴也在接受美媒專訪時重申,蔡總統打算通過對話解決兩岸的政治分歧。然而,外交部長吳釗燮9日召開國際記者會發表措詞強硬的聲明,與其說打翻了蔡、蕭二人尋求兩岸緩和緊張的善意,不如說將民進黨「抗中到底」的決心表露無遺。

吳釗燮在「我國針對中國軍事挑釁的迴應」記者會的表態,向北京及國際社會傳遞出兩個政治訊號:第一,中華民國政府的兩岸定位就是一邊一國、一中一臺、互不隸屬。換言之,蔡政府以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與大陸關係的承諾已經不復存在。第二,維護臺海中線的意義儼然上升到國際秩序、國際規則的層面。換言之,臺灣將尋求國際社會支持,以多邊主義方式共同抵抗大陸在臺海的軍事行爲。

很明顯,蔡總統、蕭美琴的態度是「不排斥兩岸對話」,吳釗燮的態度則是「拒絕兩岸對話」,此舉當然可以理解爲民進黨對內要鞏固基本盤,但無異於火上澆油,很容易令陸方產生蔡政府有意繼續追求臺獨的判斷,進而繼續投入更多海空兵力圍封臺灣四周,對蔡政府只會更硬更狠。如此一來,即便美方會有後續反制,只會讓臺海離戰爭更近一步,最終受苦的還是臺灣老百姓。

無論是大陸輿論還是國際媒體都認爲,此次中共軍演意義非同尋常,假如臺灣自2022年8月起進入「圍而不打、以武逼談、以武促統」的模式,那麼之後會不會出現能源危機?會不會出現糧食危機?會不會觸發全球晶片供應鏈雪崩?民心穩定得了一時,卻穩定不了一世,一旦圍封臺灣航路的經濟民生效應持續顯現,蔡政府就有可能被貼上「綁匪」標籤,執政正當性沒有了,屆時再怎麼喊抗中也是徒勞。

兩岸要溝通對話,也要和平共存,這絕對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分歧無非在於雙方對話是否需要前提。近日不少有識之士都提出召開國是會議、凝聚朝野共識、共同面對大陸的主張,應是可行的途徑。民進黨再怎麼否認九二共識,也必須承認自己是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的執政黨,有義務迴歸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臺海政治分歧,而這也和目前主要在野黨的兩岸主張相通。

對裴洛西訪臺與大陸軍演,藍綠白政黨在許多表態上已經一致,這其實是個不錯的開始。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兩岸關係是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關係,此乃真正需要珍惜和維護的臺海現狀。民進黨政府應該傾聽人民的呼聲,透過國是會議凝聚對目前臺海現狀的共識,派遣特使與北京溝通,這是兩岸緩和緊張、恢復溝通的唯一解方。

(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