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全國演出市場簡報

2024年“五一”假期演出市場活力旺盛,演出品類多、場次多、觀演活躍。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票務信息採集平臺數據監測,今年“五一”假期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3.44萬場,較去年“五一”假期同比增長10.66%;票房收入20.84億元,同比增長37.17%;觀衆人數1026.73萬人次,同比增長18.63%。

多地將演出產品作爲文旅宣傳重點,

以特色演藝吸引旅遊客流

演出產品成爲各地文旅吸引客流的一大“利器”。江蘇提出“跟着小劇場打卡金陵城”“巨好看小劇場”調動起省內1156家小劇場資源,用演出吸引遊客;河北正式啓動“跟着演藝遊河北”活動,聯動省內石家莊、保定、唐山等地,以“爲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爲主題,實現文旅、交通、食宿的聯動消費,推動當地文旅市場釋放消費動能;四川宜賓主打“五一”音樂季,在主城區“長江之珠”網紅打卡點打造沉浸式實景演藝《大江由此東去》。

“五一”假期全國旅遊演藝在演項目數量較去年同期新增11%,熱門旅遊演藝項目“五一”期間日均場次安排均呈飽和狀態,多個景區景點演出項目出現加場現象,如西安《無界·長安》、敦煌的《樂動敦煌》等。張家界《魅力湘西》演出“五一”假期每日保證最少三場演出,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景區單日劇目排期超100場、極高峰日安排了150場以上的戲劇演出。

豐富旅遊體驗,展現地方文化,地方戲曲演出也成爲假期市場亮點。西安從4月29日至5月5日,推出第四屆“國韻秦風”陝西秦腔展演,呈現12場秦腔大戲;福州推出閩劇經典摺子戲展演;泉州的南戲展演則以“五一”假期爲開端將持續至7月。

大型營業性演出熱度持續,

場次、票房、人次均較去年同比顯著上升

“五一”假期,全國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184場,與去年同比增長14.49%;票房收入11.53億元,同比增長78.48%;觀衆人數260.29萬人次,同比增長66.35%。

大型演唱會無論是場次數量、場均票房、觀演人次較去年同期均明顯增長,市場供需兩旺。陳奕迅、張學友、鳳凰傳奇、王心凌、鄧紫棋、潘瑋柏、蘇打綠、任賢齊等十餘組知名歌手陸續在各地舉辦大型演唱會,舉辦地以一、二線城市爲主,項目場次密度亦較去年同期上升。例如,在山西體育中心體育場,5天假期內分別舉辦了任賢齊和薛之謙兩位歌手的共5場演唱會。

“五一”期間音樂節演出市場結構持續優化,品牌項目帶動市場熱度攀升,北京超級草莓音樂節、常州太湖灣音樂節等假期內多個項目票房售罄。“音樂+”作爲一種時尚的文化旅遊資源組合方式,讓單一演出品類變成“粘合劑”, 更凸顯體驗式融合消費。天津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與“向海樂活節”品牌結合,帶動旅遊、休閒活動,豐富文旅消費場景;思南石林景區的石林印象音樂節,成爲樂迷深度體驗當地獨特民俗文化與地道美食的絕佳機會;浙江紹興的上虞氧氣吉象音樂節兩天吸引近4萬人次參與,帶動當地酒店和夜宵街增長顯著。

此外,今年“五一”期間海外樂隊和藝人在音樂節中佔比顯著提升。以北京超級草莓音樂節爲例,在國際陣容方面有白俄羅斯、英國、日本、美國、泰國、印尼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知名樂隊和音樂人蔘與。音樂節的舞臺,成爲海外音樂人進入中國樂迷視野的重要窗口,帶來更爲豐富的音樂風格和文化體驗。

演藝新空間、小劇場作爲撬動文旅消費的

新槓桿,助推假日經濟發展

假期演藝新空間和小劇場增加了場次供給,同時通過多渠道銷售、多渠道價格競爭等方式,使觀衆購買門票的價格進一步降低,雙管齊下推動市場增長。

以天津爲例,以名人故居爲基礎打造演藝新空間,多部沉浸式戲劇“五一”假期同時上演,張園、範竹齋故居、曹禺故居5天一共演出75場,相比去年同期的35場,增長翻倍。同一場地不同時段上演不同項目也成爲新特點,張園白天上演沉浸式《津門往事》,晚上演出沉浸式夜遊戲劇《宋美齡的耳環丟了》;範竹齋故居六點半到八點是《撂地攤兒曲藝專場》,八點到零點是復古音樂會《津夜百樂門》。

除了沉浸式戲劇,已在全國演藝新空間逐步鋪開的高清放映在今年“五一”同樣場次激增,相比去年“五一”期間的6場放映,今年奧哲維文化旗下“新現場”在北京、南京、廣州、烏魯木齊4地6個場館共計放映25場優質高清影像。廣州蓓蕾劇院和北京東壩小莎翁戲劇藝術空間都是今年剛剛加入高清放映的新場館,尤其北京小莎翁戲劇藝術空間,依託大型商業體,打造集戲劇演出、放映、教育於一體的戲劇藝術新空間,大量利用劇場空閒時段密集放映,靈活滿足多元化的觀劇需求;觀衆粘性也較高,出現多次復購的現象。

名劇、名作帶動劇場演出觀演熱情,

以傳統文化爲題材的演出產品數量明顯增加

“五一”期間,專業劇場增加了精品項目演出,與新型演藝空間的價格促銷方式不同,專業劇場以優質項目吸引觀衆購票,促進票房收入的增長。話劇《白鹿原》《驚夢》、舞劇《紅樓夢》《只此青綠》《五星出東方》、音樂劇《搖滾莫扎特》等品牌項目均於假期持續上演,且多場次售罄。多部原創新作品亦在假期推出首演,例如北京人藝推出話劇《永定門裡》,央華戲劇《鱷魚》在蘇州灣大劇院首演,北京兒童藝術劇院新創話劇《簋街》在南鑼劇場首演。

兒童劇方面,呈現多個詩詞內容爲主體的演出項目,如沉浸式經典詩詞舞臺劇《從長安到臨安——中華詩詞大會》《夢迴唐宋-兒童詩詞大會》、沉浸式詩詞經典舞臺劇、崑劇《詩宴.唐才子傳》、大型國風親子詩詞兒童劇《大唐風華追夢行》等,傳統文化題材的親子類演出項目數量顯著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假期遊客人次激增帶動劇場項目跨城觀演比例上升。例如陝西人藝《白鹿原》在哈爾濱大劇院演出兩場,外地遊客購票觀演佔比超過15%。如何發揮大劇院作爲城市文化中心的作用,使其成爲吸引遊客文化消費的新場景,需劇場、劇院經營單位持續探索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