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法院:長江自奔流,風好正揚帆
極目新聞記者 邱睦
通訊員 張夢捷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二十大高瞻遠矚、舉旗定向。人民法院起而行之、落實落細,以法治之力助力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新徵程。地處九省通衢,武漢法院錨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加快推動“三個優勢轉化”,自覺把武漢法院工作置於大局中思考、從有利於大局中來把握,以司法之力服務大局,以一域之光爲全局添彩。
安商之答,盈“燭天燈火三更市”
華中繁盛處,正是營商時。
在這裡,全市法院8個省先行區試點、17個“小切口”項目正培育壯大,90餘家企業服務站共享法庭揭牌成立。
在這裡,破產法庭審結成立後首例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案,化解債務38.56億元,跑出破產辦理“加速度”。
在這裡,“數字法治體檢報告”上新升級,涉企案件“雲上辦理”“一鍵送達”,涉企矛盾糾紛一體化、一站式源頭化解。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句話深入到了每個法官的血脈中。2024年是武漢法院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第6年,全市兩級法院緊扣中心大局,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再提升、再突破!”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武漢法院將“以控制成本爲核心優化營商環境”理念貫穿司法工作全過程—— 嚴格落實訴訟服務“十項便民舉措”,全面施行“勝訴即退費”機制,聘請法治化營商環境監督員,探索實行全流程無紙化辦案,一審民商事案件網上立案率、電子送達率達98%以上。
深入推進涉企糾紛訴源治理,探索“法院+工會”“法院+銀保調”等“法院+N”專業化解紛模式,“法院+工商聯”溝通協作機制被最高法院、全國工商聯通報表彰,新收案件數迎來“拐點”。
將涉企經濟影響評估貫穿立、審、執全過程,推進評估常態化、規範化、信息化,近三年全市法院妥善辦理涉企案件60萬餘件,涉企經濟影響評估實現100%全覆蓋,6案入選全省法院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典型案例。
成立中部地區首個破產法庭,實行破產案件相對集中管轄,盤活資產272億餘元,40餘家困境企業獲得新生,中安科案、當代明誠案獲評“全國破產經典案例”提名獎,“辦理破產”營商環境指標連年入選“全國標杆”。
降成本、優服務、提效能,一系列“小切口”“微創新”,不斷刷新着司法服務的速度與溫度,爲市場主體帶來“有效率的公正”。
向新之行,讓“真創新受到嚴保護”
春風一吹,江城創新涌動。
“紮實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以科技創新爲引領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新春第一會,武漢再次聚焦科技創新。
創新資源要素不斷集聚,司法保護亦與之同頻共振。武漢知識產權審判庭系全國首批、中部首家跨行政區域管轄技術類案件的專門審判機構。2022年,武漢法院加快優化“1+5”知識產權糾紛管轄佈局,構建起以武漢知識產權審判庭管轄專利技術類案件爲核心、5家基層法院管轄普通知識產權案件爲支撐的司法保護體系。
“在推動新質生產力過程發展中,人民法院須主動作爲、能動作爲。”今年3月底,圍繞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汽車製造等優勢產業,武漢法院制定激勵保護創新八條措施,持續優化司法供給爲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嚴格保護。加大對惡意侵權的懲治力度,在某起盜竊商業秘密案件中,依法對技術顧問“竊而未用”公司商業秘密的行爲判處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樹立權威。發揮典型案例示範引領作用,審理的某商標侵權案、某侵害技術秘密案等多起案件入選“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延伸職能。打造“高新企業有所呼,知產法官必有應”服務品牌,開展“知識產權護航百企”行動,重點走訪轄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精準滴灌”式法律服務。
2023年,武漢知識產權審判庭被最高人民法院等四部委評爲“全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成績突出集體”。
逐綠之筆,繪“一江碧水向東流”
煙雨莽蒼、江湖縱橫、珞櫻繽紛,武漢法院的司法護綠情懷,隨着蜿蜒的長江水一直向東流淌。
武漢,一個伴水而生的城市。1個國際重要溼地、5個溼地自然保護區、10個溼地公園、166個湖泊,如明珠般璀璨。近年來,武漢法院貫徹省委推動以流域綜合治理爲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重要決策部署,積極探索建立涉生態環境修復案件刑事、民事、行政、執行“四合一”專業化審判模式,多案入選全省典型案例和精品案件。
“我們堅持用最嚴格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重拳遏制非法捕撈、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污染等違法犯罪,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武漢中院環境資源審判庭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漢法院以深化“長江大保護”爲核心,推進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司法行動,發出全國首份適用《長江保護法》保護全國重點駁岸工程保護文物的司法保護令。
武漢法院在專業化審判的道路上,也不斷碰撞着協作共贏的火花。
武漢中院持續加強與流域沿岸法院的司法審判協作,去年8月,與陝西、河南、湖北3省漢江沿線中院及武漢海事法院共同簽署《漢江流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以司法合力共織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法治之網。
“打擊只是手段,保護纔是目的。”武漢法院厚植恢復性司法理念,積極探索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等多種責任承擔方式,做到懲治犯罪、修復環境、賠償損失“一判三贏”。近五年,累計增殖放流魚苗1500多萬尾,異地補植復綠樹木5000餘株,生動詮釋“懲治與修復並重”的司法理念。
目前,武漢法院先後在新洲區漲渡湖溼地、江夏區五里界、東西湖區金銀湖溼地等地建立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以實際行動守護碧水長江。
“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到哪裡,司法服務就跟進到哪裡。”向着未來五年發展藍圖和2035年遠景目標,站在護航高質量發展的更高起點,武漢法院有足夠的底氣,擁抱未來。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