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病毒所/抗病毒中心揭示裂谷熱病毒感染機制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抗病毒研究中心彭珂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目爲“Rift valley fever virus nucleoprotein triggers autophagy to dampen antiviral innate immune responses”。該研究發現裂谷熱病毒核蛋白NP可以誘發自噬抑制抗病毒先天免疫應答從而促進病毒在單核/巨噬細胞中的感染。
裂谷熱病毒是一種單股負鏈RNA病毒,屬於布尼亞病毒目(Bunyavirales)白纖病毒科(Phenuiviridae)白蛉病毒屬(Phlebovirus),主要經由伊蚊傳播。裂谷熱病毒感染引起的裂谷熱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感染人體可引起出血熱、肝炎和腦炎等症狀,嚴重感染情況下可導致患者死亡。裂谷熱病毒曾在非洲地區引起多次暴發性疫情,目前已蔓延至我國“一帶一路”沿線阿拉伯半島和中東數個國家和地區,並曾於2016年在我國出現首例輸入性病例。由於其傳播性強,致病力高,且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和人用疫苗,裂谷熱病毒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優先研究病原體清單。研究裂谷熱病毒的感染致病機制,將爲防治裂谷熱疫情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血液中的單核/巨噬細胞是蚊蟲叮咬介導裂谷熱病毒感染的重要靶細胞。另一方面,單核/巨噬細胞具有吞噬功能及完整的抗病毒免疫反應,能高效抑制病毒複製。裂谷熱病毒如何實現在單核/巨噬細胞內的高效複製,並最終造成患者體內多臟器系統性的感染,是裂谷熱病毒感染致病機制研究中的重要科學問題。本項研究發現,裂谷熱病毒感染可引發自噬小體的形成,促進自噬小體和溶酶體的融合,並誘發完全的自噬過程。進一步研究發現,裂谷熱病毒核蛋白NP的C端結構域能結合自噬受體SQSTM1,增強SQSTM1與LC3B的相互作用,促進細胞內的自噬流。最後,該研究發現病毒誘發的自噬抑制了被感染細胞中的抗病毒先天免疫應答,從而促進了裂谷熱病毒複製。該研究揭示了裂谷熱病毒高效感染單核/巨噬細胞形成病毒血症的機制,加深了裂谷熱病毒感染致病機制的理解,也爲後續開發靶向自噬通路的抗裂谷熱病毒藥物提供了理論參考。
武漢病毒所博士生朱向濤爲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彭珂研究員爲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圖1. 裂谷熱病毒核蛋白NP激活自噬促進病毒複製的分子機制
(A) 裂谷熱病毒感染誘發自噬;(B)缺失自噬基因ATG7顯著抑制裂谷熱病毒複製;(C)核蛋白NP促進SQSTM1與LC3B的相互作用;(D)裂谷熱病毒誘發自噬抑制天然免疫反應促進病毒複製的模式圖。
本期編輯:木木
本文轉載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