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須登月即可實現“月球”直播
(原標題:無須登月即可實現“月球”直播)
當文化遇上科技,2024中國新媒體技術展帶你體驗滿滿驚喜
本報記者陳張書長沙報道
與“數字屈原”對話、沉浸式體驗駕駛月球車、CAVE影院體驗、探索“電影殺+VR”……近日,記者走進2024中國新媒體技術展探館,感受了一場關於“文化+科技”的探索之旅。
作爲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的主題活動之一,以“科文相融新智相生”爲主題的2024中國新媒體技術展,於10月14日至16日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芒果館)舉行,並免費向市民開放。
“數字屈原”爲長沙寫了一首詩
“請寫一首與長沙有關的詩。”在新華社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打造的“數字屈原”前,不少人在與“數字屈原”互動。
要求提出後,等待了10多秒,“數字屈原”寫下一首詩:“長沙之夢,恍如隔世。屈原之心,悠悠不絕。憶往昔,長沙爲楚之首封,吾國之始居。今日雖去,長沙之魂猶在。”
“讓觀衆穿越時空,與‘屈原’開啓古今對話,通過互動,觀衆可以全面瞭解屈原的生平、思想和作品,從而激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大模型等AI技術復原出的“數字屈原”,目前大模型技術對屈原的思維方式、情感表達、文學才華乃至人格魅力進行了深度模擬與訓練,形成了專屬知識庫。
現場體驗駕駛月球車探索月面
“請坐好,戴上VR眼鏡,來一場月球遨遊。”在新華社“數字月球”展區,不少人已坐在“月球車”上。其實,他們搭載的是全向三自由度座椅,由動感控制算法模擬在月球低重力環境下駕駛月球車在月面探索帶來的顛簸感。
觀衆在這裡體驗的是“數字月球”,這是基於中國探月工程所獲取的高精度高程數據,通過數字建模精準復刻了月球表面的複雜地形與真實環境。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從高精度高程數據的採集與處理,到全向三自由度座椅的研發製造,再到動感控制算法的設計與優化,每一個關鍵環節均採用了國內頂尖的技術與設備。通過軟硬件配合共同構建一個既真實又夢幻的月球探險空間。”
如果你是愛好“劇本殺”的觀衆,則可以走進火蜥蜴文化展位,探索“電影殺+VR”“電影殺+動畫”等的獨特玩法——通過將紙質劇本內容拍攝成電影,觀衆將以觀影的方式進行“劇本殺”中的玩家讀本環節,從而更高效、更有代入感地獲取相關信息。
2000多直播場景可一鍵切換
“太棒了,這個技術越來越先進了!”在媒體技術國家實驗室展區,自媒體人王永剛體驗完藍海創意雲自主研發的虛擬直播後感慨。
記者在現場看到,現場只有一臺電腦、一個攝像頭、一塊綠幕,看起來十分簡單。當王永剛站在綠幕前指定位置後,他就出現在工作人員的電腦顯示屏上,工作人員根據用戶的喜好,從數據庫中調取了一張月球場景,人就融入到了畫面中,大片的視覺感立現。工作人員還爲王永剛免費打印了在“月球”上的虛擬場景照片。
“這次給了我全新的體驗,人和場景的融合很完美,完全看不出破綻。”王永剛深有感觸地說,以前體驗了在手機上人與場景融合到一起,感覺技術還不太過“硬”,技術的進步太快了。
“很方便,一鍵就可以切換場景。”藍海創意雲相關負責人顧餘健回答道,目前數據庫有2000多場景,可滿足不同行業對場景的需求,多元化應用,賦能直播創作,有效解決了場地受限無法進行專業直播的痛點,無需搭建實景直播場地,虛擬直播的門檻將被大大降低。
現場掃碼就可親手設計文創作品
掃描屏幕二維碼,選擇喜歡的文物和元素,就可親手設計一款獨一無二的文創藝術作品,並打印出一件文創T恤……
在湖南廣電展臺,觀衆不僅能欣賞文物細節之美,還能深入探索其背後的歷史與文化故事,沉浸式與文物互動體驗。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精選三件經典國寶級文物——T形帛畫、商代豕形銅尊、商代青銅皿方罍,通過高精度還原、個性化互動設計,以及多維視覺與聽覺展示,賦予文物新的生命力。現場還可運用自研的中華歷史文化大模型,在保留文物原始紋理輪廓的情況下,實現二次創作,進行“AI二創定製打印”。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能夠激發更多人對傳統的興趣。讓每個人都能成爲文化的傳播者,每一件商品都成爲文化傳承的媒介,讓文物活起來。”芒果TV平臺技術中心第一副總經理、湖南廣播影視集團科技委成員胡奕涵介紹,“AIGC·沉浸式互動文物展”利用高精采集和三維重建技術,對中華歷史文物展開文物數字化工程,結合AIGC大模型,打造沉浸式文物互動體驗。展覽通過視覺與聽覺的多維展示,生動呈現文物的文化內涵,結合知識圖譜進一步增強觀衆的理解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