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斯懷:美犯戰略錯誤 對付恐攻須謀定再動

阿富汗喀布爾機場發生炸彈恐攻,濃煙竄天。(資料照/美聯社)

立委吳斯懷在臉書表示,美國急着公佈已擊斃恐攻策畫者,戰術成功,但明顯犯了戰略錯誤。喀布爾機場恐攻,發起攻擊者爲伊斯蘭國分支「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他們發動這個行動有多層涵義,一是藉恐攻事件彰顯力量,爭取政權話語權,持續與塔利班爭奪地盤。二是告訴美國及西方世界,他們隨時可以發動恐攻,吸引國際注意力,取得反美及反塔利班聲勢。三是號召支持者持續加入組織。

吳斯懷說,根據聯合國報告ISIS-K,現存組織成員約有500至1200人。基本上人數多寡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他們是一羣狂熱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派,隨時可以爲真主犧牲生命,加上相當高比例的文盲,西方教育的理性思考模式完全不適用,我們看到的自殺炸彈客,甚至有年幼的孩童,也有孩童槍決人質的影片傳出,美國及西方世界面對ISIS-K的恐怖分子,情報蒐集非常困難。不知道誰是敵人?不知道敵人在哪裡?無法研判恐攻模式?

吳斯懷認爲,美國面對恐攻的迴應,政治上必須立即而強硬,安撫人心,提升士氣,維護大國的顏面;戰略上要謀定而後動,戰術上必須確認情報,一擊殲敵。這次的反應顯然犯了戰略上的錯誤,就時間序分析美國的戰略錯誤,「喀布爾國際機場外26日發生自殺炸彈攻擊,已知造成多達170人死亡,包括13名美軍,美國總統拜登誓言要追捕恐攻策畫者,並要其付出代價。」、一天後就擊斃策畫者,「美國軍方27日晚間就急着發佈聲明說,據稱是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機場爆炸案的策畫者已在一次無人機攻擊中喪命。

他說,目前美國政府預估還有1500名美國人須撤離,最後6000名美軍才能依序撤離,急着公佈已經擊斃爆炸案策畫者,或可提振士氣,挽回一點顏面,但同樣會刺激ISIS-K成員,再次發動恐攻,還沒撤離的美國人及美軍遭受恐攻的機率大增,從實務面來看,恐攻後的現場復原工作,及隨之而來的加強檢查管制作業,必然拖延撤僑及撤軍速度;撤退日程拖延越久,現場遭逢另一次恐攻機率就越高。恐攻發生後其他國家都暫停撤僑行動,就是正確的選擇,等待情勢明朗後,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吳斯懷錶示,喀布爾機場周邊混亂情況,是進行恐攻的最適合環境,出入成員複雜,情報掌握不易,恐怖組織容易滲透。資訊不足及人員管控困難。恐攻模式可能會在機場外對人羣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或混入逃難者中進入機場發動襲擊,甚至向正在離開的飛機發射地對空導彈攻擊。

吳斯懷說,後續變數仍難預測,塔利班政權須儘速穩定國內情勢,糧食短缺、經濟困境、人心動盪及ISIS-K的恐攻威脅,都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問題。美中俄、西方國家、阿富汗周邊國家對塔利班政權的態度,ISIS伺機而動的威脅,任何一個因素改變都會產生影響,美國切忌莽撞行動,戰略上必須謀定而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