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結局早註定?工程師翻出2200年前古人預言 驚呆衆人

圖爲俄軍參與多國聯演。(示意圖/俄羅斯國防部臉書)

俄烏戰爭進入第23天,引發全球關注。臉書粉絲專頁「工程師看政治」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丁堅持開戰,因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就只能聽任北約包圍,故普丁選在事情演變到無法收拾前就出手。如今烏克蘭傷亡慘重,這個結果其實中國思想家韓非(西元前233年)名言「見大利而不趨,聞禍端而不備,淺薄於爭守之事,而務以仁義自飾者,可亡也」,早已預言。此說法迴響熱烈,大批網友表示驚訝與贊同。

臉書粉專「工程師看政治」今日(18)發文指出,有人說,北約沒有把飛彈放在東歐前線,北約的軍事同盟是防守條約而不是攻擊條約,普丁不該發動攻擊。對此,粉專反問,軍事同盟條文當然是寫「共同出兵」,難道要寫「共同侵略」嗎?站在俄羅斯的角度,難道要等到敵方飛彈/基地都佈署好,再來處理嗎?到時候,不動武,無法把它們趕走,但如果動武,戰爭損失會遠比現在大,甚至波及俄羅斯本土。

粉專指出,也有人說,俄羅斯不攻擊別人就不會有事。粉專反問,但如果是俄羅斯被壓迫呢?到時候,任何軍事反擊,按條文就等於跟整個北約作戰,俄國無法承受這種後果,這世界無時無刻都存在政治利益的角力,誰知道未來美國會不會挾北約優勢,去進佔俄國利益?故俄羅斯要不就是聽任北約包圍,並祈禱未來不要發生任何事,要不就是現在出手,在事情演變到可能無法收拾的狀況之前,先付出代價,把問題解決掉。這兩條路,普丁選的是後者,如此而己。

面對俄烏戰爭,粉專強調,若臺灣不想重複同樣的悲劇,還請把韓非的話聽進去:「見大利而不趨,聞禍端而不備,淺薄於爭守之事,而務以仁義自飾者,可亡也。」

此文發出後獲近2000個贊、超過450則留言與百餘次分享,迴響熱烈。網友紛紛留言:「烏克蘭的戰爭,8年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和德國總理梅克爾早就有預測到」、「臺灣人已經被洗腦到只知臺灣,不會縱觀全局、冷靜思考」、「很多人尤其綠色喜歡用不倫不類的比喻,來攻擊客觀的立場,然後說你投降主義」、「韓非早就開示了」、「原來中國古人早就預測到這些結果,好驚人也好敬佩」、「所以古文不該廢,好好讀可以擁有鑑往知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