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三峽船艇大隊:護衛三峽大壩的“長江前哨”

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的許多工程設計指標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紀錄,堪稱“世界第一壩”。它蓄水量極大,若稍有閃失就會給下游的民衆帶來生命和財產的損失。

2003年,武警湖北宜昌支隊成立三峽船艇大隊,這支被榮稱爲“長江前哨”的隊伍,已經先後六次被評爲年度“基層建設先進大隊”。他們兢兢業業地堅守這自己的崗位,肩負起三峽大壩上下游警戒區域的安全保衛工作,極大地提升了三峽大壩的安全係數。

除此之外,在三峽大壩進行的抗洪搶險、水上作戰,甚至發生恐怖襲擊需要維穩時,都能看到武警船艇大隊驍勇善戰的身影。他們的存在,就是居住在三峽大壩及三峽水域附近的人民最大的安全感來源。

“剛建好時的三峽,由於其地位和影響太過重要,對普通人來講顯得非常神秘,除裡面工作人員外,鮮有外人能夠進入”支隊長趙鋼介紹。

隨着後來三峽旅遊區建成,中外遊客紛紛慕名前來參觀。逐漸增多的遊客給三峽的安全防衛造成了非常大壓力。

儘管面臨着與日俱增的巨大壓力,船艇大隊時刻保持着高度的憂患意識,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三峽大壩上游3.5公里處,有兩個突出部位:五廂廟和叫鳳凰島。船艇大隊在這裡設置了兩個執勤點,如長江上的兩隻眼睛,一刻不停地監察着江面任何的動向。

有任何風吹草動,大隊就能以最快速度執行任務。

建隊以來,船艇大隊東及滬杭,西達巴蜀,共計航程30餘萬公里,執行臨時出航勤務超萬(艇)次,排除威脅大壩安全及人身安全事故近40次,是當之無愧的“三峽衛士”“長江前哨”。

克服艱苦,堅守崗位

據三峽船艇大隊長黃傑介紹,船艇上基本是三個月輪換一次,在執勤點之間論調。

儘管每三個月會換一個環境,但執勤點都還是要在水面上。新兵總是要克服反覆暈船和嘔吐的“洗禮”之後才能適應。

今年43歲的楊勝奎是三峽船艇大隊的一名戰士。從2003年建隊以來,他已經在船上度過了18個春節。

這18年,他一直隨隊駐守在三峽庫區,很少回家。

由於三峽水域安全是重中之重,要害多、攔截難度大,三峽船艇大隊的任務很重,就連春節期間也不能放鬆,無時無刻都要肩負起值班任務,時刻監察着江面的動靜,才能保障“世界第一壩”及附近水域的安全。

一次,一名婦女帶着一個小男孩,朝着江面大喊:“喂~我們來看你了。”

這名婦女正是楊勝奎的妻子。她帶着孩子從湖北恩施老家過來探親,然而楊勝奎正巧有任務在身,按規定不能下船與妻兒相聚。

於是雙方只能遙遙地隔水相望,互相揮手呼喊,情景令在場的人都十分動容。

當時正值7月汛期,長江水量增大、流速增快。上游的船舶隨時有可能會脫錨,對大壩構成威脅。他們必須時刻監視着江面,準備隨時執行攔截駁船的任務,以確保大壩的安全無虞。

有一次一艘1200多噸的大馬力拖輪被一截30公分的樹樁卡住了舵葉。發動機失靈,失去動力的大船如脫繮野馬般,順着迅猛的水流向大壩衝來。

情形相當危急。駐守在大壩前的楊勝奎,立即聯絡戰友,他們駕駛着兩艘交通艇,四條碗口粗大的纜繩急切地向拖輪駛去。拋繩、跳幫、固定……他們奮力將拖船控制住,楊勝奎採用交替牽引的方法,迅速控制住險情。

事後他們才發現,這四條碗口大的粗繩,竟然有三條已經被扯斷,着實令人捏了一把汗。

爲了排除這樣的事故,在整個汛期結束前,楊勝奎和8名隊友足足在船上待了20天,吃住都在船上。他們不幸患上了風溼性關節炎。

江上執勤,條件十分惡劣。由於工作性質特殊,隊員們需要常年待在船艇上。由於船身小,活動空間極其狹窄,僅有的100多平方米就是隊員們的活動空間了。

他們每日所面對的,都是山與水的固定顏色,每日所聽,都是滾滾長江及發動機的聲音;他們還需要克服船體搖晃,以及搖晃帶來的種種嘔吐、頭暈等身體不適。

在船上,飲食條件也不容樂觀。由於船艇常年停泊在水面,隊員們極少上岸,每日所需的蔬菜、水果都是集中由衝鋒舟加以配送。而船上貯存條件有限,於是每到夏季,船員們僅能依靠乾糧充飢。

更令人難以克服的還是枯燥的生活和工作。他們每天只能在百餘平米的活動空間,利用纜繩、防護架等進行體能訓練,訓練設施單一,生活也十分枯燥孤寂。

“未到三峽想三峽,到了三峽怕三峽。”有戰士意味深長地說。

儘管如此,但船艇大隊的隊員們對此都不後悔。22歲的新兵姚威說,執勤站哨是軍人的天職,只要能夠維護三峽大壩的穩定,感覺就值了。

過年的時候,和戰友們一起吃完餃子的楊勝奎,來到船外和家人打了個電話,報了平安。儘管之前妻兒來探親時,他沒能近距離見上一面,但他並不後悔。

他說,他十分想念妻兒,但現在不是兒女情長的時候。“我是一名戰士,也是一名黨員。需要我,我就上。”

爲了安慰克服艱苦,堅守在崗位的前線戰士們,柏愛軍政委寫下《大壩前哨》朗誦詩:

長江三峽真偉大,江心輕舟是我家,漂浮的哨位晃動大呀,寂寞的生活苦和辣。萬里長江真浩大,漂動船艇是我家,履行使命會有風吹雨打,峽江衛士無所懼怕,堅守崗位報答國家呀,迎來日出送晚霞……

“要做一面旗,再髒也要衝”

汛期過後,要面臨又髒又麻煩的清漂工作。

這時的三峽大壩之前聚集着一層漂浮物,若是清理不及時,不僅會污染長江水質,這些漂浮物若進入三峽機組,後果更加不堪設想

於是,每年這時,在江面嚴密巡邏執勤的一襲橄欖綠,就成爲了三峽大壩泄洪融爲一體的壯麗風景。他們忙碌的身影,早與三峽融爲一體。

然而清漂作業不僅髒,繁,且難。汛期過後,從上游沖刷下來大量垃圾、樹枝等漂浮在水域上,在烈日的照耀下,水面溫度高,散發着異味,令人難以忍受。

水面上霧氣濛濛,方向極難辨清,更別提大壩附近水域水情複雜,駕駛着世界上最大噸級的清漂船進行作業,對執行清漂任務的官兵來說,是個極大的考驗。

但周興海總是第一個自動請纓。

被戰友們親切稱爲“三峽活地圖”的周興海,對三峽水域從宜昌到重慶每一個碼頭、每一塊水域、每一個浮標,都近乎瞭然於心。

儘管入伍14年的他,早已是隊中的老資歷,按說可以將這樣的工作交給更加富有體力的年輕人,但他說:“黨員就是一面旗,再累再髒也要衝。”

他常說,三峽無小事。每天早晨6點,他準時發動“清漂一號”出發執勤,直到晚上10點鐘結束作業。

發動機艙工作熱量,常常使艙內溫度達到60度,這令他們每天的工作都處於汗流浹背的狀態下。

烈日炎炎之下,陽光暴曬後的金屬甲板、船殼會形成十足的高溫,有如被置於鐵板之上炙烤。儘管江風不時拂過,空氣之中卻瀰漫着一股揮之不去的柴油煙和油漆的氣味,混雜着江上的潮溼氣味及腥味,令人聞之慾嘔。

結束任務後,有些戰士甚至會被高溫灼傷。

有一年三峽爆發特大洪峰,漂浮物增多,周興海和戰友就吃住都在船上,常常幾個星期都不離崗。

這樣單調枯燥,又極其艱苦的工作通常要持續到9月底汛期結束。等到結束之後,每一個執勤的戰士幾乎都瘦了一大圈,平均瘦下10公斤。

搶險救災,無懼危險

2009年4月,重慶境內的三峽庫區發生了大面積滑坡,村民連同房屋被滑坡的山石泥流一同捲入滾滾長江水之中,長江航道一時受到阻滯。

船艇大隊收到警報後,立即出兵前往救援。

大隊長黃傑率兩艇兵攜帶救生器材火速馳援。

在他的指揮下,三峽海事局、三峽通航管理局等有關部門一同攜手,不僅成功對4名落水者施加了救援,同時還清理了漂浮物5餘噸,長江航道的秩序才得以恢復,過往船隻的安全才得以保障。

2017年7月,一艘滾裝貨輪正準備向三峽大壩上游的銀杏沱碼頭靠岸。這時,船艙機房突然冒出了滾滾濃煙。更爲雪上加霜的是,船上運載着大量的油料、液化氣罐的,遇熱可能隨時會爆炸。

船上30多名船員頓時慌了,附近船隻紛紛避之不及,銀杏沱碼頭上也是一片混亂。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監測到險情的船艇大隊立即啓動救災預案,多艘船艇出發實施救援。

這時,一名船員在慌亂之中不慎落水。當時正值7月汛期,由於水位達到峰值,水庫正在泄洪,附近水流形成了具有強大吸附性的漩渦,若是這名船員落入漩渦之中,後果將不堪設想。

危急時刻,黃傑不顧自身安危毅然跳入水中,冒着生命危險將落水船員救了上來。

船艇大隊有了新裝備

由於三峽大壩保衛工作日益繁重,在國家軍事力量日益強大的背景之下,船艇大隊陸續獲得了一批科技含量極高的新裝備。

爲提高三峽船艇大隊的戰力,近些年大隊逐漸配備了衝鋒舟、戰鬥艇及大型巡邏船、指揮船等,戰鬥力大幅提升。

同時,大隊內部制訂了一系列培養人才、人才獎勵等規章制度,支隊內部掀起了一股爭當“三峽衛士”的熱潮。

楊勝奎接到了負責維護“亞洲1號”清障船、“長江1號”消防艇以及綜合性交通艇和高速巡邏艇的輪機保障工作,設備價值高達上億元。他不負重託,勇於挑戰,熟練掌握了世界先進保養技術,每年爲支隊節省維修經費幾十萬元。

中隊長劉浩文領頭與潛艇研究所進行合作,針對水下防護的實際難度改良了排爆機器人,大大提高了深水探測精度,並克服了傳統排爆機器人圖像與現實夾取存在誤差的難題,他的研究取得了多項專利成果。

三峽船艇大隊,正在不斷地進取之中。爭取以更好的姿態,守衛三峽大壩的安危,守護大壩庫區人民的安危。

看慣了繁華,亦受得住寂寞。若不是對使命的信念,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部隊又怎能做到確保三峽大壩的絕對安全?

戰士們說,也許他們退伍的時候會很難過。他們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崗位上,受到多少苦也是深有體會。不過,守衛三峽的機會,也不是誰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