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管人生卡關3/想吃蛋糕 北市聯醫爲插鼻胃管病人圓夢

北市聯醫鬆德院區副院長李雅玲說,北市聯醫吞嚥團隊編制了不語言版本的吞嚥照顧手冊,教導外籍看護或照顧者增加吞嚥識能,讓吞嚥困難或被插着鼻胃管的病人,可以獲得更好的照顧。記者沈能元/攝影

「媽媽移除鼻胃管第2天,我晚上睡覺時,聽到了媽媽的打呼聲,那晚全家人都無法睡覺,但這是一種開心的感覺。」一名90多歲婆婆,移除鼻胃管後,女兒在北市聯醫吞嚥團隊進行居家回診時,訴說着這樣的故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鬆德院區副院長、吞嚥團隊召集人李雅玲說,婆婆九年多前中風後,就被插着鼻胃管,對家屬來說,每次推着婆婆外出,路人都對鼻胃管指指點點,造成家屬心理壓力及社交困難,九年多來婆婆幾乎沒有出門。

約二年前,北市聯醫居家團隊轉介婆婆接受吞嚥評估,希望移除鼻胃管,經牙科、復健科、語言治療等跨域整合吞嚥團隊協助後,開始了吞嚥照護。營養師還到婆婆家中,瞭解婆婆喜歡吃哪種食物,爲了提高病人的食慾,有一年營養科還特別製作有一尾魚的年菜。烹調過程先把魚皮翻起,魚肉去刺再打成泥、煮熟後,塑形回魚的原狀再蓋上魚皮,成爲一隻完整的魚,婆婆十分開心的吃完年菜,往後愈來愈想自己吃飯。

經過近半年努力,婆婆終於成功移除鼻胃管。李雅玲說,婆婆插管近10年,還能移除鼻胃管,「這真的是天方夜譚、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甚至在睡覺時也能打呼連連了,可見婆婆插管這九年來,都沒有辦法好好睡覺。雖然婆婆拔管後,隔年已安詳離世,但不論是家屬或病人都希望最後是「無管一生輕的離開」。

另一名癌症末期居家安寧的病人,被插着鼻胃管很多年了,從外交官退休的他, 臨終前的願望是,希望能經口喝一口咖啡,吃一口蛋糕,吞嚥團隊經過幾個月努力,讓病人臨終前,順利移除鼻胃管,還記得他重新吃到第一口蛋糕 時說,「好久沒有從嘴巴吃東西了」,不禁也讓治療團隊淚眼盈眶。

李雅玲說,但臨牀也有辛苦幫病患移除鼻胃管後,家人當晚又要求把鼻胃管放回的個案,主因是餵食耗時。她說,有時內心感慨,從嬰兒開始,父母總是照顧孩子的飲食,從寶寶萌牙開始,悉心把食物弄成副食品,一口一口喂,讓孩子方便吃,等孩子會跑了,就追在後面餵食;如今父母老了、失智了,有些子女卻不願幫父母移除鼻胃管,花時間餵食。

爲了治療門診、住院及居家有咀嚼吞嚥障礙的病人,降低病人嗆咳、吸入性肺炎風險,並減少鼻胃管放置比例及推廣吞嚥識能,北市聯醫於2018年中,成立跨領域咀嚼吞嚥團隊,至今收案近3500人,其中插管人數近2000人,成功移除532人,拔管成功率爲27%。

李雅玲說,吞嚥團隊包含復健科、神經內科、牙科、營養部、語言治療等,依病人的診斷訂立治療計劃,還會進行居家醫療,並配備攜帶式的超音波、內視鏡、舌壓鏡、電刺激等,協助病人進行檢查或進行復健。

很多人只知道插管,但不知道可以拔管,但這背後也需要很多的努力。李雅玲說,北市聯醫吞嚥團隊編制了不語言版本的吞嚥照顧手冊,教導外籍看護或照顧者增加吞嚥識能,讓吞嚥困難或被插着鼻胃管的病人,可以獲得更好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