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PISA排名大躍進 數學全球第3

昨公佈的PISA報告評比顯示,臺灣學生數學、閱讀、科學素養排名均較二○一八年進步。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與師範大學昨公佈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辦的「二○二二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ISA)結果,臺灣在新冠疫情間逆勢成長,數學、閱讀、科學素養的排名均較二○一八年進步,數學更爲全球第三,甚至在疫情讓全球教育體系大亂之際,只有臺灣與日本、韓國及立陶宛被評爲「具備韌性」的教育體系。

臺灣第六度參與PISA評比,我國六千名的十五歲在學學生參加測驗。臺師大與全球同步公佈的結果中,臺灣學生的數學表現平均五四七分,比二○一八年進步十六分,排名全球第三名;閱讀素養平均五一五分,排名第五名;科學素養平均五三七分,排名第四名,均優於OECD平均與臺灣上次的表現。

臺師大終生榮譽國家講座教授蔡今中指出,PISA依據分數,將學生表現由高至低分爲九個水準,我國本次成績爲在水準五以上的高表現學生有百分之三一點七,僅次於新加坡的百分之四一,爲世界第二。成績未達水準二的低表現學生佔百分之一四點六,代表學生的數學基本能力普遍達到基礎水準。

臺灣歷年PISA成績與國際排名 圖/聯合報提供

由於近年學生使用手機,可能造成對閱讀能力的影響,在教育界引發熱議,臺灣的國際排名在前兩次評比中,都比數學與科學素養低,但本次閱讀表現,從上次的第十七名,進步到第五名。

蔡今中分析,PISA自二○一五年起數位化,這幾年疫情的影響與網路學習的推進,讓學生愈來愈熟悉在數位環境裡閱讀。他更在記者會中語帶哽咽地說,臺灣可能受到疫情衝擊較小,疫情期間即使學校有停課,全體教師快速因應疫情變化,推動遠距教學、數位學習,達成「停課不停學」的目標,看到今年的數據,非常感動。

由於OECD國家的數學、閱讀與科學平均分數皆下降,只有臺灣、日本、韓國及立陶宛在主測的數學表現、數學教育機會均等程度、幸福感等三項,都較OECD平均值相當或更高,二○一八年到二○二二年間,上述向度的表現都要呈現持平或進步趨勢,才被評爲「具有韌性」的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