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在選下屆總統的國安團隊

(示意圖/達志影像)

自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我設計了上學期結束前的最後一場兵棋推演,題目是「2025~2028的美中臺互動」。又一次我找來了川普,在想定中設計他在2025年1月再度就任美國總統,想定狀況變數之多,參與推演的研究生們熱烈互動。

過去7年多,蔡政府的國安團隊成員多數在迴圈內互換調整位置,對美聯繫溝通皆屬固定班底,而對大陸的部分,則因兩岸斷線而從無官方往來經驗。明年新政府的國家安全團隊勢必換人,也將應對大陸習近平第3任期及美國下任政府所交織的充滿變數與挑戰的新3組雙邊關係。

我國自從1990年代初形成的憲政慣例,國家安全的大政方針系屬總統權責。依據《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之定義,「國家安全係指國防、外交、兩岸關係及國家重大變故之相關事項」,因此未來的國安團隊掌握國防與外交政策及處理兩岸關係的經驗、智慧、能量與人才庫,就成了當前總統選舉民衆須審慎思考的「大局因素」。

總統選舉投票固然受到政黨、政策、候選人三項因素的估算與排序,有關臺灣選舉的民調長期以來均以候選人爲主,政黨爲次,再加上對「聖君明主」的傳統認知與心理期待,遂使候選人的形象、口條、魅力等人格特質往往比政策獲得更多關注。的確,美國的各項選舉經驗也顯示,選戰操盤手要比政見操刀手獲得更大的發言權。

在研究所講授「政軍兵棋推演概論」已經19年了,在國家安全與災害防救等幾百場兵推與幾萬個想定資料庫中,自然常有「從嚴從難」的狀況設計,也不乏事後發現連自己都嚇一跳的「純屬巧合」。兵棋推演之要義「當在過程,不在結果」,兵推結果的「偶爾言中」絕非代表設計者的鐵板神算。

在臺海不平靜的態勢中,明年1月總統大選後,將有長達4個月換總統及國安團隊的政權交接期。同一個時段,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將密集進行總統黨內初選,而在美國反共防中的整體氛圍下,一直到11月投票,臺灣牌不知是否成爲選票提款機。下任美國總統選出後,習近平第3任期的對美政策就可「放下懸念」,準備下一階段的鬥爭。

習近平推動「軍委管總,軍種主建,戰區主戰」的「深化國防與軍隊改革」,在2025屆滿10週年。兩年前的另一次兵推,就是以中央軍委驗證軍改成效,命東部及南部兩個戰區,在東海及南海分別組織實施「戰役層級一體化聯合作戰演習」做爲想定。推演過程中,即使沒有設計「由演轉戰」的動次,臺灣政治與經濟風險仍急速升高。

適用恢復1年期徵兵規定的94年次役男,要到2027年纔會大量入伍,還沒拿到退伍令,中共已經要召開21大。對外軍購延遲交運,後備動員邊改邊訓,募兵留營愈見困難,要有的即戰力尚須時日。終結核電、企業五缺、不婚少子、青年就業、老齡長照等,長年下來,堆積成又大又難的攤子。下屆總統不好做,國安團隊要很強。

此次我國總統大選,不只是選人、選黨、選政策,也不是比有趣、比厭惡、比聲量,而實在是臺灣人民對攸關國家生存、安全與發展的「大局意識」抉擇,對有經驗、能力同時與北京和華府周旋的「國安團隊」的抉擇。

在6月的兵推過程中發現,當必須在「推進祖國統一進程」有所交代的習近平,遇上不論是刺激北京的川普,還是與北京搞交易的川普,兩種不同的想定,臺灣都不能沒有夠強、夠穩、夠經驗的國安團隊。(作者爲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