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被犧牲了」 不滿政府對陸政策 立陶宛這產業喊撤資

雷射產業表示,自己成爲立陶宛臺灣政策的犧牲者,如果情況再不改善,只好撤資投資他國。圖爲日前立陶宛捐贈疫苗,臺北101點燈感謝。(圖/中央社)

隨着立陶宛同意臺北以臺灣名義在立國首都開設代表處,引發北京對維爾紐斯的貿易報復,甚至波及第三國企業;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報導,北京與維爾紐斯的外交糾紛正損害立陶宛的科技產業。如今,雷射產業的代表出來高呼「我們被犧牲了!」,並揚言如果情況再不改善,雷射產業恐被迫撤資改去他國設廠。

雷射製造企業Brolis Group的聯合創辦人維茲巴拉斯(Kristijonas Vizbaras)證實,「如今情況很明朗,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直言不諱的表示,與北京、歐盟的情勢目前不會改變」。

維茲巴拉斯此語,是在日前參加總統府會議後提到的。日前,爲因應北京對立陶宛實施的非官方經濟制裁,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召集會議,討論經濟對策。

維茲巴拉斯補充道,「從技術來說,我們已經爲這種建立在價值上的政策所犧牲」。如果情況不改變,科技業很快地只能撤資,轉向其他國家投資。

他強調,目前存留在立陶宛的資產會持續留在該國,「但我們需要增加產量才能加入全球供應鏈」。留在立陶宛的產能能在合適的地方發揮,進而阻絕北京直接或間接的參與。

不過,當被問及目前正與歐盟進行協調的援助機制,能否補償雷射產業因失去大陸市場而造成的損失;維茲巴拉斯強調「補償不是本公司的目標」。科技業想走與補助措施無關,而是想要開拓業務與銷售量。

他補充,「在汽車與雷射產業,我們無法忽略北京主導全球供應鏈的事實。但我們要的不是這個,如此而已。如果我們無法銷售我們的商品、我們的零件,那我們就無法在這個地理區域推動業務」。

目前,立陶宛總統打算修改企業所得稅,並對受大陸制裁影響的企業提出補助方案,以緩解企業在這波貿易戰中受到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