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再見了 華盛頓共識

當新興市場國家正爲熱錢涌入而「奮勇抗戰」,阻止貨幣升值,甚至已有國家祭出資本管制措施時,國際貨幣基金(IMF)出乎外界意料的說出:建議實行資本管制,做爲避免新一波金融風暴的方式之一。聞之令人訝異不已,做爲「華盛頓共識核心教條之一的「資本自由化」,似乎逐步被揚棄。

因斯主導的佈列森林體系中有三大國際經貿機構,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及戰後多年才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其中,IMF負責的是國家總體經濟事務。凱因斯理念強調市場失靈政府介入的角色,但到八○年代後,卻被百分之百的自由市場理念取代。

這一套被稱爲「華盛頓共識」的政策,包含資本自由化、財政紀律國營事業民營化、貿易自由化、取消對市場監管…。提倡者當然是美、英等自由市場信奉者,而做爲美國理念與勢力延伸的IMF與世銀,當然對此奉行不渝。不論是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或經濟發展落後而需要貸款協助發展的國家,IMF與世銀都會祭出這套教條做貸款的前提─甚至,許多時候還會要求政治民主化。

但這種不顧各經濟體發展差異,一味要求開放與自由化,時常反而導致災難。曾擔任世銀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就是對此批判最力者。他批評這些喊自由化人士「僞善」加推動方式不當,爲被援助國帶來災難,其造成的社會與經濟後果難以估量。他寫了厚厚的一本書,以各種實例說明IMF推動華盛頓共識的失當,他認爲這些推動者頭腦簡單」。

不過,近十年來,以中國爲首的「不自由資本主義」的崛起與興盛,特別是金融海嘯,「自由化」成爲某種程度的「污名」後,華盛頓共識受到嚴重的挑戰。對過去必須仰IMF鼻息的開發中國家而言,正如前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曾說「中國過去廿年的經濟奇蹟,是像巴基斯坦這樣發展中國家的燈塔」。

是的,北京似乎更成爲一個「明燈」,「北京共識」|政府可以不民主;匯率利率、貿易都可不自由化,但循序漸進,仍能取得良好的經濟表現|取代華盛頓共識。

最近出版的一本書「北京說了算?」就是對北京共識逐漸取代華盛頓共識,表達最深沉憂心的代表作作者哈爾珀引用世銀報告指出,接受IMF「援助與藥方」之國家,大部分經濟仍一團糟,有些甚至比過去還爛。趁虛而入的北京,則以「爽快」的借貸援助受歡迎。一些非洲國家領袖就說,跟世銀討論五年才籤的約,與北京三個月就搞成;「西方統治者總是妄自尊大,心中只有自己…,中國卻恭恭敬敬把你當個國家來打交道。」

上週,IMF的高級官員說「中國的投資對非洲來說,是件好事」。中國對非洲國家的貸款、援助及投資,顯然比華盛頓共識的貸款,來得有效、好用。華盛頓共識並沒有錯,錯的是「教條式的華盛頓共識」;在有了競爭者北京共識後,看來,教條式的華盛頓共識大概要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