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從疫後世界 看見年輕世代的夢想

臺灣新創生態系漸趨完備,2022年首度晉升全球前25名,已陸續孕育出Appier、Gogoro、91APP等新創公司。圖/本報資料照片

以前最常聽到年輕朋友的創業夢想,就是開一家咖啡廳。這是普遍年輕世代的開店夢。疫情後,懷着浪漫的開店夢慢慢變少了…

疫情的危機感引發創業熱情

席捲全球的疫情改變生活既有的運作模式,讓人看見生命的脆弱,讓不少上班族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另一方面網路科技、5G、通訊的快速發展,提供更多新商業模式的應用,帶動新世代的創業潮!新世代創業是爲了改變世界、創造價值、發揮影響力並實現自我。

疫情帶動創業潮,自2020年起美國已成立了近千萬家新創公司,而國內疫情期間,政府提供350億元青年創業貸款,不到一年用罄,近2年新設公司更以超過4.6萬家的速度成長。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年輕世代是否能夠在這波創業潮,提出解決現有社會生活的種種問題?

臺灣新創生態系漸趨完備

政府陸續推動亞洲矽谷計劃、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建造臺灣科技新創基地及林口新創園區等聚落,提供青創貸款、創業天使投資方案、設置「臺灣創新板」及「戰略新板」協助新創企業取得資金,並施行「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吸引國際優秀人才來臺。

全球創業者網絡機構Startup Blink發佈的《2022年全球新創生態系報告》臺灣首度晉升全球前25名,新創業者的數量、質量、商業環境等指標與各國新創生態系評比,已有相當的成長,也陸續孕育KKDAY(旅遊體驗的線上平臺)、Appier(AI個人化行銷平臺)、Gogoro(智慧電動機車)、91APPSaaS零售科技公司等新創公司。

在新創環境、資金及法規愈趨成熟後,未來的創業市場將更以創意爲導向,以放大既有資源的價值。然而,看的見市場的人才知道如何創新,必須先找到市場失靈的地方。

逆向思考激發「創新」

不同程度的創新分別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延續性創新」提供品質更好的產品,滿足高階市場需求;低階市場以更低成本的商業模式滿足顧客需求。而創新大師、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提出的「破壞式創新」則指出發展機會來自新市場,從低階或未被滿足的消費者發掘機會,再移往主流市場。

無論是以開創新市場的Netflix,或是固守主流客戶的Uber,新創公司都是以解決顧客生活中的「任務」需求爲出發點,克里斯汀生的「用途理論」,建議企業創新要從功能、社會和情感等多面向的用途切入,從顧客買速食店的奶昔用途來看,早上喝奶昔是排解通勤的無聊,下午的奶昔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創意來自於我們日常生活周遭無所不在的細節處。除滿足顧客的客製化需求外,不同的思維可以激發創意的火花:

1、跳脫線性思考框架

愛因斯坦曾說邏輯能帶你從A走到B,但想像力卻能帶你去任何地方。一般人對於北極的印象是冰天雪地,曾經有位旅人發現在長年低溫的環境,愛斯基摩人無法即時將食物解凍,但是發現冰箱的「調節溫度」功能,讓他們只要打開冰箱就能隨手拿起水、啤酒等飲料,完全不需要浪費時間解凍。用心體驗、打破常規就會發現,原來生活中處處都是商機!

2、從B2B轉換爲C2B逆商業模式

C2B 模式爲個人提供了更多與企業合作並分享其價值的機會,消費者的體驗推薦更能說服未曾購買的族羣,也提供生產過程的重要調整因素,企業、消費者及產品形成正向的循環,持續改善現有的產品服務。

3、魚水共生的共創理念

在跨域整合應用的時代,新創業者將更重視協作更能夠創造永續價值。像是保險新創公司Wefox建立串聯保險公司、銷售員和客戶三方的媒合平臺,解決理賠龜速、保單難懂的問題,運用AI幫助消費者預測、預防風險的產品。Wefox甚至與競爭者共好,創造消費者、投資人認同的價值與獲利。

地球的美麗因爲資源過度使用開始褪色,從環境污染、閒置資產、貧富不均到糧食危機,但也因爲擁抱創新的熱情誕生許多新創公司,嘗試解決社會的各種問題。

疫情期間,多數年輕人紛紛當起平臺外送員,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有外送機器人的產生取代外送員的工作。勇敢與熱情應該作爲灌溉創新價值的養分,而不是採摘近在眼前的花朵。捨棄唾手可得的果實,年輕世代可以提供的不只是食物遞送的價值,而是創造出翻轉傳統經濟的媒合平臺,與民衆及企業共創更耀眼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