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沙區生態持續改善 10餘年來治理沙化土地超3億畝

經濟日報北京6月17日訊(記者黃俊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加大“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力度,推進科學化、規模化治沙,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3.31億畝,封禁保護面積2708萬畝,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今年6月17日是第30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 築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態問題。我國始終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爲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務,部署實施了“三北”等一批重大生態工程,頒佈了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防沙治沙體系。同時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全國防沙治沙規劃》等,不斷提升荒漠化防治水平。

經過長期治理,我國重點工程區林草植被有效恢復,重點治理區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三北”工程區累計完成造林4.8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

沙化土地狀況持續好轉,全國沙化土地面積連續4個監測期持續淨減少,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515萬畝轉變爲目前年均縮減1000萬畝。

土地沙化程度持續減輕,重度和極重度比重由2004年的74.1%下降到2019年的62.3%。

風沙危害得到有效抑制,2019年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的土壤風蝕總量較2000年下降約40%。近10年來,北方地區春季年均發生9.2次沙塵天氣過程,與近30年同期年均12.5次相比,呈現次數減少、強度減弱的趨勢。

綠色惠民成效明顯,沙區生態持續改善,農田防護林網有效保護4.5億畝農田,沙區年產乾鮮果品4800萬噸,年總產值達1200億元。

6月17日也是《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通過30週年紀念日。自1997年《公約》對我國生效以來,我國切實履行《公約》義務,積極推動全球荒漠化防治進程,率先在世界範圍內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三北”工程成功實踐,打造了荒漠化防治的中國標杆,爲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