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震亨與他的《長物志》,展現了哪些獨特的東方美學?丨新知

文博時空/文文博時空 作者 尹博《長物志》是中國古代園林設計史上的經典之作,出自明末大園林設計師文震亨。《長物志》的“長”,舊讀zhàng,出自成語“身無長物”。如果說“身無長物”是身邊沒有多餘的東西,《長物志》便恰恰是要寫這些身邊的東西。以身邊的尋常事物爲著述的主要對象,文震亨寫成《長物志》十二卷,生動展現了晚明文人精緻園林生活以及典雅的生活趣味,爲名垂千古的傳世之作。

明 文震亨《長物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01

文氏的家族修養

《長物志》是文震亨的一部鑑賞式著作,處處可見文人傳統、士人精神、家族文化對其審美的影響。文震亨能夠問世此著作,離不開蘇州文氏家族的文化薰陶。

文震亨畫像

成化元年(1465)以來,蘇州文氏家族便把舉業和藝文並舉,自文家二代文洪中舉之後,短短几代人文家就聲名顯赫,到了文徵明時期更是處於文化事業的巔峰。黃庭堅有言:“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文氏家族能夠在文化事業上取得成就,應溯源到其嚴謹的家風培養出的高尚人品,有了人品的高尚纔會獲得良好的文品。

文氏家族的家風極爲注重品格的培養,文氏門人無不淡泊心志,謹嚴慎德。文氏的初祖文惠事蹟已無從查考,不過文氏的第二代文洪的爲人就極厚道,其德行已爲鄉里傳頌。相傳當時文洪爲家族找墳地,找到一處舊墳,堪輿術士說得到這處墳地一定會世代顯貴,舊墳的主人也願意出售,但文洪卻堅決不同意,不願意奪走他人的富貴,可見其爲人厚道。

文洪的德行深深影響了他的後輩。其長子文林任永嘉縣令時數千訟牒堆積到官府,文林卻要親自處理,父老以勞神相勸,文林卻回覆:“縣令如家翁,細事不當親耶?”文林處理的訴訟事無鉅細,民衆沒有不服氣的,大家都認爲縣令體察民情,“民帖然以服”。

文洪的兒子文徵明一直跟隨父親,也深受其爲人的感染,一生同樣清正仁厚。在文徵明父親文洪去世時,有官員送數百帛金,文徵明堅決不收,並說:“父親死了,怎麼可以用這個盈利?我的父親一直是廉潔的能吏,我不能用這樣的事侮辱他。”文徵明自己家門前的渠水有些低窪,朋友勸他疏通,文徵明卻說:“您就不要掛念這水渠了,這渠水通了會損害到旁邊的民舍。”“人之處世,居官唯有出處進退、居家唯有孝悌忠信”,也是文徵明給文家後人的家訓。

文徵明畫像

文震亨是文氏家族的第七代子孫,他的父親文元發自幼喪母,由祖父文徵明帶大。在文徵明的影響下,文元發自小就耳濡目染,結交了很多名士,但因爲繼母苛待他,文元發入學很晚,在讀書求官上一直沒取得什麼成就,後來還是在做上了首輔的同窗好友申時行的幫助下才獲得一官半職。

文元發自己年少時母親早死,學業蹉跎,深知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在子女教育上傾盡心血。他45歲得到長子文震孟,56得到幼子文震亨。老來得子雖然愛護心切,但文元發對兒子們的功課卻是極爲嚴格,有時爲了看顧兒子,可以不顧家族的營生。

文元發自身愛好清雅,給居室起的名字都十分雅緻,如“雲敬閣”“蘭雪齋”“語安”“心遠”等。他在園林佈置上也極爲講究,園中要種梅修竹,書齋中經史子集,莫不在冊,在讀書的閒暇之餘,文元發還要召集文人雅士前來扁舟,一邊徜徉一邊豪飲。在父親膝下長大的文震亨也受到了這樣環境的薰陶,使得他具有簡淡蕭遠的氣質,愛好園居生活的雅韻深趣。

文震亨9歲時,兄長中舉,文震亨自此就與兄長住在一室,兄長對他極爲愛護,父親文元發也把文震亨交由文震孟教育。到了文震亨18歲時,父親去世,文震孟更是成了父親文元發後對文震亨影響最大的親人。

文震孟爲人極爲剛正,萬曆二十二年(1594)中舉後,連續十次會試皆不中第,但他絲毫不理會別人對他官場蹭蹬的冷嘲熱諷,終於在天啓二年(1622)高中魁首,授翰林院修撰。從政期間他鍼砭時弊,敢於直陳上書,指斥奸佞,多次因言獲罪卻九死不悔。這樣沉穩堅韌的性格給了他的弟弟文震亨極大的影響,促成了文震亨爲人的剛正清直和審美的仁厚清正。

父親和兄長對文震亨的影響是直接的,文家家風的薰陶也是文震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因素,這些都對文震亨的藝術修養起到促進的作用。出生於這樣的家族,文震亨對舉業和藝術都很重視,只是文震亨雖也曾以科舉爲重,但屢試不第,在兄長文震孟高中魁首後,文震亨便寄情山水、醉心藝術,成一時之名士。

文氏家世簡表

02

文震亨的交遊與《長物志》

《長物志》詳細記載瞭如何佈置符合文人氣質的典雅園林,而這跟明代當時的交遊風氣也脫離不開關係。明人喜愛交遊,交遊不僅可以溝通家族之間的感情,通過社交也可以提高自己家族的價值和社會地位。

文氏家族從文家二代文洪開始就十分熱衷於與爲人正直、有道德的君子和有識之士社交。文洪的兒子文林與當時的名士沈周、史鑑,著名文壇領袖李東陽等人均有交往。文林還提攜過徐禎卿和唐寅。後來徐禎卿和唐寅也和文林的兒子文徵明交好,三人與祝允明合稱“吳中四才子”。

文震亨同樣繼承了家族長於交遊的優點。而交遊最重要的場所,就是在園林。園林中,文人們可以賦詩、研文、講學、參禪、冶遊、宴飲、清談,乃至賞曲、狎妓等,內容無所不包。

明 錢榖《玩古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爲明人錢榖所畫。畫面的周圍配有梧桐、芭蕉、湖石、芙蓉,正是文震亨《長物志》所記載的庭院中應該有的配置。這些配置能顯示出君子的風度。

交遊結社的活動常常在園林中開展,這些結社都是文學團體,兼有政治屬性,而園林就是他們的集會地點,像是晚明影響最爲巨大的結社——復社,就經常在園林中舉行活動。復社共有12次大型社團集會,主要就是在南京、蘇州這兩個地方的園林中進行宴飲、唱和、歌舞、看劇等等活動。

文學團體的成員都是文人,愛好雅緻的地點,而好的園林可以展現主人家的好品味,自然就成了社交的不二場所。園林的場地很大,可以容納很多人,提供比較寬敞的空間供大家議事和娛樂。園林由於帶有私家住宅的性質,地理位置也比較好,附近交通比較便利,並會配有客房、廚房、餐廳等來滿足社團成員的生活需要。園林的景色也比較美麗,假山、流水、亭林都能讓人賞心悅目,方便社團成員結伴同遊。

明 錢榖《小祇園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爲明人錢榖所畫。錢穀家貧,家無典籍,曾在文徵明那裡求書觀看。小祇園爲王世貞家的園子,能很好地展現出明末吳地園林的佈局。

很難說文震亨究竟屬於哪個社團,因爲文震亨的政治立場並不鮮明,而文學社團是帶有政治屬性的,這也就意味着很難給文震亨具體的歸屬。文震亨有參與進復社的社團活動中,除此以外文震亨與金陵集社、公安派、竟陵派等文學團體也都有很密切的交往,但像一些不太清流的人物,文震亨也會有所交往。

文震亨的個性就是非常喜愛藝術,有時候因爲欣賞主人家的藝術修養,對於其人是賢才還是奸佞,文震亨是不加區別對待的,這一點和他的家風略有出入。結交權臣不意味着文震亨趨炎附勢。文震亨的大哥文震孟交往是極其謹慎的,政見不同者堅決不與來往。但文震亨的標準則不是政見,而是藝術修養。比如文震亨就與權臣阮大鋮、馬士英交往很密切。

阮大鋮和馬士英在歷史上長期是一種大奸臣的形象。清代文學家孔尚任有一著名傳奇劇本《桃花扇》就描寫了明末南京城的事宜。魏忠賢餘黨阮大鋮爲復社學子不容,他一直對東林、復社也懷恨在心。後來李自成攻陷北京,阮大鋮、馬士英在南京擁立福王登基,改元弘光,建立南明政權,擅權亂政,不久在清軍南下的浪潮中政權覆滅。

但阮大鋮、馬士英並不是不學無術之輩。阮大鋮的藝術修養就相當高,在戲曲上成就非凡,在詩文上甚至有着“有明一代唯一之詩人”的評價。《文生小草》收入了大量文震亨與阮大鋮的唱和之作,他們對彼此的才華是極爲認可的。

文震亨對交遊的愛好確實帶來了他對園林建設的關注,他交遊的對象往往也是藝術造詣比較高的,能夠欣賞園林生活的意境。文震亨寫作園林建造指南《長物志》,就是出於自我生命認知的考慮,是一種對自身文人身份的確認。

《長物志》的原序爲沈春澤所寫,沈春澤曾問文震亨:“您文家百年來的風範在吳地無人不知,您家的園子美得無法描畫,您的生活也讓人無比嚮往,幹嘛還費事寫一部書出來呢?”文震亨的回答是:“我是怕蘇州人的心慢慢變了啊,像您說的,我記載的都是不值一提的家常事物,但萬一以後的人不知道這些東西了怎麼辦?我要把它們寫下來,告訴大傢什麼纔是好東西!”文震亨希望用《長物志》達到的,就是提供一種文人生活的典範,所以他對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做了規定,這不只是文人的生活環境,更包含着文人的價值追求。

明 文震亨《山水圖》 圖源:臺北故宮博物院

03

文震亨的《長物志》

《長物志》記載了室廬、花木、水石、禽魚、書畫、几榻、器具、位置、衣飾、舟車、蔬果、香茗十二卷,主要內容即是講述文人日常生活在園林中該如何選擇用品與佈置用品。

明代對於文人的建造格局和規制有着嚴格的規定。不過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等級結構逐漸鬆散崩塌,到了文震亨所在的晚明,出現了不少越過規矩的情況。文人們受到儒家思想的浸潤,不願意過多地越過規矩,雖然有時也有所超過。文震亨的園林設計理念是因地制宜,主要體現文人的風雅。

在門庭講究擺放竹與石。蘇東坡有言:“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文人家如果沒有竹子,就會被認爲俗不可耐。竹子本身高挺筆直、內虛中空,是君子爲人正直,謙遜有節的代名詞。竹與文人的品味直接相關。

明 錢榖《竹亭對棋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

文震亨的竹子選擇是湘妃竹。湘妃竹也稱斑竹,相傳上面的半點爲舜帝二妃哭喪的淚痕。竹木做聯也十分雅緻。竹聯也叫“此君聯”,取自王徽之“何可一日無此君耶?”貼於門上,最有韻味。

明代“此君聯”圖示

石頭最好選擇武康石。武康石是對明石一類石頭的統稱。明代古書記載,武康石色黑而潤,文如波浪,用來疊園池假山最合適不過。

明代“武康石”圖示

庭院過後,便是廳堂,廳堂是文人地位的門面,也是建築的核心。廳堂的裝飾需要莊重,不宜過多粉飾,同時爲顯地位還應寬敞和精緻。窗不應過大,這樣可堅固耐用,還可採光通風。廊寬一席,這樣既可容人又顯精緻。隔斷最好用大理石鑲下座,雖不便移動,但可遮擋風日,而且厚重崇古。顏色選擇上最忌青紫,推崇文木如豆瓣楠之類,如此方能華而復雅。

廳堂中最重要的傢俱是坐具,主要用途是日常會客和交談。明人重視坐具也和他們的“內觀”思想有關,舒適的坐具可以讓人心情舒暢、精神愉悅,有利於個人修爲的精進,坐具的選擇也能體現主人家的文化修養。

文震亨認爲,坐具應該矮而不應該高,應該寬敞而不應該狹窄,坐具的最古的形制可以讓二人並坐,這樣也方便文人間相對長談,獲得知己促膝之樂。其他的一些摺疊椅、打坐的禪椅,都被文震亨認爲是俗式,放進廳堂不太雅觀,不夠矜重,也不能方便促膝長談,滿足長時間交談的功能,故而不選不用。

明 櫸木傢俱 上海博物館藏

在比較私人的臥室,講究精潔和古樸。文震亨最喜歡宋元的斷紋小漆牀,就是因爲斷紋的產生是歲月的痕跡,蘊含着使用者和收藏者的情感,符合古樸的審美理念。

在臥室的牀榻後的人所不至的地方,還會留有放薰籠、衣架、盥匝、廂奩、書燈的小空間。書燈是睡前看書使用。其他物品則是打理個人形象的用具。比較別緻的是薰籠,選用合適的香料可以有助於睡眠,根據不同的幽趣,香料的氣味也可以附着到衣服上,體現主人家的精神氣質。

明 陳洪綬《斜倚薰籠圖》(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明 宣德青花書燈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人園林中必不可少的還有書齋。文震亨認爲,書齋不可以太寬敞,應採光好,明亮乾淨,這樣可以讓裡面看書的人靜下心神放下浮躁,更有利於用功讀書。書齋裡要內置一個小室,放置臥榻,讀書累了能夠在其中休息。書齋外的空地要種一些花草樹木,庭院內可以有一些矮牆,要粉刷成白色的,種植一些薜荔草,讓藤曼自然裝飾牆面。

明代書齋佈局圖示

明 張復《西林園景圖》(局部) 無錫博物館藏

如圖所示顯示了吳地西林園的書齋景象。此書齋用矮牆圍住,並種植了一些樹木,十分符合《長物志》的園林建設審美。

茶寮是主人、賓客賞茶品茗的休閒場所,同樣也是園林中必不可少的。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寫道:“要設置一個小房間在山中的居室旁邊,小房間裡面要備上茶具,安排一個茶童專門掌管茶水,來服侍飲茶的需求,讓文人士大夫可以悠然長談,在清冷的寒夜端坐,這是愛好幽隱閒適生活的人必不可少的。”文震亨的曾祖父文徵明就有一《品茶圖》,與《長物志》的描述完全一致,大概在文震亨的心目中曾祖父的是文人風度的理想範本。

明 文徵明《品茶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爲文震亨曾祖父文徵明所畫。文徵明自繪與友人陸子傅於林中茶舍品茗。兩人清談對坐,几上置書卷、筆硯、茶壺、茗盞等,另一小室有一小廝服侍飲茶,泥爐砂壺,爐火正熾。

在實際的園林建造中,茶寮和書齋往往是相連的。文徵明爲友人華夏所畫《真賞齋圖》中的書齋與茶寮就是相連的。

明 文徵明《真賞齋圖》 上海博物館藏

園林內還會搭配琴室。古代文人大多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琴更是琴棋書畫的首位,在園林中悠揚的琴聲可以增加山林隱逸的樂趣。文震亨對琴房的設置就很講究,他認爲在琴室外的地下可以放一口大缸,缸內要懸掛銅鐘,以此與琴聲和鳴;琴室最好選擇設置在閣樓的底層,因爲有二樓的隔板這樣收音會更好;松樹、修竹、巖洞、石屋這類地點也是琴室的絕佳選擇,這樣的位置清靜,便於琴的傳音。

明 唐寅《聽琴圖》(局部)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此外,文人的起居生活中還會有修禪的佛堂,選用的佛像要慈容端整,整體妙相具足。文震亨推崇宋元時期的脫紗觀音像,脫紗佛像即爲夾紵工藝造成的佛像,是寺廟中常見的大型佛像造像方法,看起來質地輕巧又素雅清淡。

宋 乾漆夾苧觀音像 巴爾的摩沃爾特斯美術館藏

明 孫克弘《銷閒清課圖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展現了明人佛堂的景象。

其他的一些陳設細節難以列舉,但可以看出,《長物志》對園林設計的規定是面面俱到的。晚明的文人在園林生活中投射的也是自己嚮往的文人空間,是士大夫清閒雅居的東方趣味。文震亨《長物志》的寫作意義就在於此,是爲後世的人提供一種文雅居室的範本,展現獨特的東方美。

圖片 | 尹博

排版 | 小謝

設計 | 尹莉莎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佈者【文博時空】所有。本App爲發佈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