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 | 跨越千年,江河交匯處宋代復閘蝶變世界最大單級船閘
(原標題: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 | 跨越千年,江河交匯處宋代復閘蝶變世界最大單級船閘)
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 | 跨越千年,江河交匯處宋代復閘蝶變世界最大單級船閘(來源:視頻綜合)
“地雄吳楚東南會,水接荊揚上下游。”萬古長江與千年運河在江蘇鎮江交匯,交匯的口門從宋代京口閘遺址到目前正在改造的諫壁船閘,只有短短16公里,卻以跨越千年的時間尺度,見證了從北宋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複式船閘,到即將建成的世界最大單級船閘的蝶變。
如今的京口閘遺址,已經成爲市民休閒鍛鍊的遺址公園,條石砌築的閘牆、字跡斑駁的石碑、青磚鋪就的道路、層層疊疊的石階,已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無聲訴說着當年帆檣往來、百貨雲集的繁華。
“京口閘位於長江與運河的交匯處,堪稱漕運咽喉、交通樞紐,考古揭示出唐代堰(閘)及北宋至明清京口閘東側閘體、河道、碼頭、道路、碑亭等遺蹟,還出土了極其珍貴的元代青花香爐。”鎮江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霍強十多年前主持了京口閘遺址的考古發掘,他告訴記者:“北宋複式船閘遺址是一個重大考古發現,由於京口閘主體被埋壓在馬路下,現在可見的宋代遺蹟只是頭閘,實際上當時有一個複雜的閘澳系統,京口閘、腰閘、下閘、中閘及上閘五座水閘自北向南一字排列,構成一組四級船閘,並在附近開挖蓄水的積水澳和歸水澳,用來調節船閘水位。”
這樣的復閘是怎麼運行的?以枯水期爲例,長江的水位遠低於運河,船從長江進入京口閘後,閘門放下,旁邊的水澳(分爲積水澳和歸水澳)放水,擡高閘內水位。通過五道閘四次注水、放水,船被慢慢擡高,爬完四級“水臺階”,就安然進入運河。
這種複式船閘是古代中國人最早發明的,京口閘系統則是這種技術的集大成者,是中國運河史上的傑作,代表了當時世界上船閘工藝的最高水準,其原理至今仍在葛洲壩、長江三峽,以及諫壁船閘等水利設施的通航中使用。
與京口閘相比,建成於1980年的諫壁船閘實在太“年輕”了,它是212公里蘇南運河上唯一的複線船閘,被稱爲“江南運河第一閘”,兩道船閘的年船舶通過量共達2億噸,從這裡運輸的糧食、建材、煤炭和各種原材料,支撐長三角地區成爲世界經濟的重要板塊。
如今,這裡正在進行一號船閘擴容升級工程,鎮江市港航中心主任李俊告訴記者:“工程明年10月投入使用,屆時這裡將是世界內河最大單梯級船閘。”
據瞭解,諫壁船閘一線擴容升級工程總投資超過7億元,建成後長370米、寬34米、深6米,年貨物通過量可達1.7億噸,年船舶通過量可達2.5億噸,是現有一線閘通過能力的2.5倍。
在全國內河航運中,長江和大運河是運輸量穩居前兩位的黃金水道,以諫壁船閘一線船閘改擴建爲先導和節點工程,是整個蘇南運河“三改二”(注:三級航道升級爲二級航道),工程完工後可全天候暢行2000噸大船,預計蘇南運河的船舶通過能力將由現在的2億噸(2022年曆史最高值)增加到3億噸以上,促進國家南北向跨流域水運大通道的高效暢通。
交流與融通正是江河的文化意向,如今長江、大運河兩個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在江蘇交匯疊加。從當年世界最先進的複式船閘,到即將創下新的世界紀錄,承載燦爛歷史的長江岸邊正奏響新時代的“江河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