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點|紮根人民,共赴山海——中國作協“作家活動周”見聞

新華社杭州6月9日電 題:紮根人民,共赴山海——中國作協“作家活動周”見聞  新華社記者餘俊傑  日前,以“做人民的學生”爲主題的中國作家協會“作家活動周”2024年第二期在浙江台州落下帷幕。數天行程中,來自全國各省區市的48位作家和13位文學名刊名社編輯來到台州,先後參訪了一江山島戰役遺址、大陳島墾荒紀念碑、臨海市白水洋鎮上游村等地,聚焦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傳統文化、建設美麗鄉村等主題,感受人民生動實踐,發掘鮮活故事。  中國作協副主席邱華棟表示,做人民的學生,推進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是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必然要求。作家要做人民的學生,就是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積極與火熱的生活同頻共振,把人民當作最好的老師與榜樣,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  遼闊的東海之上,一江山島見證了一段重要的紅色歷史,給所有到訪的作家們留下深刻印象。1955年1月,人民解放軍海軍配合陸軍、空軍解放一江山島。在參訪一江山島戰役遺址的過程中,軍旅作家石鐘山表示,英雄的故事像涓涓的溪水注入心田,匯聚成創作的力量。  大陳島上,作家們在思歸亭、甲午巖、墾荒紀念碑間追尋着紅色印記。“作家是時代的眼睛,人民的生活給了我巨大的啓示和鼓舞。我將把這些寶貴的經驗融入到創作中,努力寫出人民喜聞樂見的作品。”浙江網絡作家蔣話被大陳島墾荒者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  台州的山海自然美景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貌,讓遼寧省作協副主席鮑爾吉·原野印象深刻。“蒙古人對海有着無限的嚮往,因爲大海總給人無限的想象。”作爲一位蒙古族作家,他表達出此次“奔赴山海”的激動心情,“文學創作不僅僅是講述故事,更是描繪大地和人民、表達作家內心世界的一種方式”。  6月初的臨海古城,煙雨朦朧。站在江南長城上,遠眺這片古老的土地,湖南省作協副主席閻真深有感觸地說,台州府城牆保留至今,讓人感受到台州人民性格的堅韌,“江南長城不僅是一道防線,更是戚繼光和當地人民抵禦外侮、保衛家園英勇事蹟的見證”。  臨海市白水洋鎮上游村是一個集楊梅種植、銷售、深加工爲一體的農業特色村。望着眼前掛滿枝頭、即將採摘的東魁楊梅,詩人剛傑·索木東動情地表示,廣大作家需要多深入這樣的生活現場,記錄和傳承傳統鄉村文化,描繪綠水青山間的鄉村振興圖景。  在《十月》雜誌執行主編季亞婭看來,作家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想象力,還需要深刻理解時代精神,敏銳把握時代新變,將個人創作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努力錘鍊再造生活的能力,往深處寫,往更遠處寫。  “‘做人民的學生’,要做到深入瞭解並連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青年作家王亦馨一直深入體驗生活,做過飼養員,當過網約車司機、實習醫生……她認爲,作家不僅是講述故事的人,更是生活的記錄者。  活動週期間,中國作協還聯合當地開展了“名編面對面”“文學一堂課”等文學活動,在與同行師友及大衆讀者的交流過程中,體悟時代變遷,汲取創作養分。正如作家代表、山西省文聯主席葛水平所言,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只有認同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才能做到在情感上和創作中更加貼近人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