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遊部:以數據要素促進文旅企業經營與服務創新
人民網北京12月31日電 (記者楊虞波羅)30日,文化和旅遊部召開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文化和旅遊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劉冬妍在會上表示,文化和旅遊部立足關鍵點、打通產業鏈、支撐全行業,承擔了很多重要的科研和工程建設項目,在引領行業發展的同時,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嚮往。
劉冬妍介紹,文化和旅遊部以數字化和智慧化爲切入點,挖掘行業數據資源,面向文旅經營者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推動傳統業態的提質升級。比如景區交易數據要素化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礎上,與6300多家景區合作,打通了30多萬家商戶,每年成交門票量達到3億多張,近期又爲揚州瘦西湖、茶卡鹽湖、瀋陽故宮提供數字化諮詢服務或特定人羣免證便捷入園的解決方案。還有遊客行爲監測與決策服務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承擔了24個省、260多個市縣和近300個景區的智慧旅遊平臺建設,其中在泰山、龍門石窟、黃山等景區爲遊客提供了完善的行前、行中、行後服務。在全年重點節假日,對5A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及各省、市、縣旅遊市場進行監測,產出一系列數據“晴雨表”。
劉冬妍談到,文化和旅遊部結合視覺融合、智慧光影和數字藝術顯示技術,在各類景區街區及文旅夜遊、文化演藝項目中,營造新場景、新空間,形成新產品、新體驗,催生新業態、新消費。比如智慧光影應用技術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藉助光影技術優勢,近年來打造了北京亮馬河、武漢黃鶴樓、貴州黃果樹、甘肅七彩丹霞、佛山裡水花月夜、淄博夜話聊齋等夜遊體驗項目。視覺融合場景體驗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依託全球90多個國家、3800多個旅遊相關展陳、體驗項目,研發時空伴遊、AR呈現、智能內容生成等應用,在青城山都江堰、三亞南山等地實施;同時用數字化手段復原杭州德壽宮遺址,讓遺址展示“見人、見物、見生活”。數字藝術顯示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推出了類紙畫屏、百變屏、異形屏等產品,其中爲文化展陳場景而量身定製的類紙畫屏,可提供健康式、原畫級的視覺體驗。
劉冬妍表示,高端文旅裝備是未來產業的標誌性產品,文化和旅遊部在重點領域部署了幾個以裝備爲優勢和特色的技術創新中心。比如智能舞臺系統集成和沉浸聲這兩個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分別爲央視、國家大劇院及奧運會、亞運會開幕式演出等提供了智能舞臺系統和音視頻裝備技術解決方案。虛擬現實共性技術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的依託單位生產了80%以上的全球中高端VR頭顯設備,是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核心,近期中心又研發了一系列新型交互體驗裝備。大型仿生演藝裝備、主題樂園設施集成與智能管理這兩個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通過新裝備的設計製造,推動國內大量主題樂園遊樂設施的迭代升級,以及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和故障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