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線延誤平均每月2次創新高 北捷組工作小組改進

臺北捷運5日文湖線劍南路站列車故障,爲文湖線行車延誤件數第18件。(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捷運近來事故不斷,5日文湖線劍南路站列車故障,民進黨臺北市議員許淑華痛批,這是文湖線今年第18次的延誤事件,平均每月2次是歷年新高。臺北捷運公司表示,考量文湖線營運逾27年,已組織工作小組討論改進,整體改善措施包括全車隊檢查、加強線路保護措施,常發生故障的系統則持續進行專案檢修。

截至9月5日止,文湖線行車延誤件數爲18件,扣除外來及人爲因素,4件爲號誌異常,10件爲電聯車設備異常。其中電聯車部份,異常原因爲設備元件異常6件,偵測設備及迴路異常4件。

北捷指出,9月5日上午8時許,文湖線劍南路站往南港展覽館方向月臺,發生電聯車車門訊號異常,經連夜檢修,確認原因爲列車單一車門之「偵測開關」接點訊號不穩定,在更換偵測開關後恢復正常。

北捷說明,文湖線屬無人駕駛系統,捷運設計採「失效自趨安全」(Fail-Safe)的觀念,當系統偵測到異常訊息時,會立即啓動列車自動保護裝置暫停行駛,依標準作業程序,請旅客換搭其他列車,並將故障列車移離主線後儘速恢復正常營運,造成旅客不便,北捷也表示歉意。

北捷表示,考量文湖線營運逾27年,系統設備日趨老舊,已組織工作小組就長期營運維修經驗討論,並邀集捷運局與專業顧問公司,評估文湖線系統重置各項可行方案。整體改善措施包括全車隊檢查、加強線路保護措施、溫度開關防水改善、修訂檢修週期、元件品質提升和全車隊更新故障風險元件等。

北捷提及,針對文湖線較常發生故障的煞車系統、車門系統、輔助電力系統及轉向架等設備,則持續進行專案檢修,以期降低異常狀況發生。此外,也擬訂相關維修及運轉精進作爲,例如針對性能趨勢下降或停產機電設備,評估執行系統重要零組件重置更新,同時評估增加預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