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補過冬 名中醫推薦「米油」滋陰補血又潤燥 原來就是它

溫補過冬 營養師推薦「米油」 原來就是它。(示意圖/Shutterstock)

臺灣人立冬補冬,一般是吃麻油雞酒,或者四物、八珍、十全等,近幾年薑母鴨、羊肉爐也挺受歡迎的。不過臺灣冬季多半還是偏暖,此時如果吃下大量溫熱補品,伴隨而來的將是不同程度的口乾舌燥。

屏東明醫中醫診所院長楊世敏指出,在深秋及暖冬快速熱脹冷縮的氣溫變化下,人體會像鼓風爐似的,從裡向外不斷排擠出深藏在臟腑的廢熱毒素,這是人體正氣(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但是飲食偏寒、偏燥補,或睡眠不足、壓力大等,會使排毒不順暢,造成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發炎現象。

冬季最常見的「排毒障礙」是:有風有雨體感溫度溼冷,卻感到手心熱、口乾、自覺體內燥熱(所以飲料店的冷飲銷量不差),甚至腳底溼疹、香港腳像夏天雨季一樣猛長⋯⋯這些都是常見的「伏熱透發」──潛伏廢熱邪氣透發不順暢的現象。致使原有的慢性病更嚴重,或原本潛伏未發的疾病表現出來。

●小米粥油,溼雨冬夜小確幸

所以,如何在冬日來臨前先做好自身氣血平衡,使排毒順利,成了暖冬養生重點。

針對臺灣人的體質多半偏燥熱,中醫師楊世敏特別推薦吃「米油」補冬。

(示意圖/康健雜誌提供)

什麼是「米油」?就是在熬濃粥時,會浮在稀飯最上面一層白白黏黏、糊糊香香的精華粥液,尤其是以胚芽米、小米、大米等米類熬煮的米油裡,富含維生素B1、B2,以及磷、鐵、無機鹽等營養素,使米油性味變成甘平,有益氣、養陰、潤燥功能。

《本草綱目拾遺》中更是大力推薦:「米油,力能實毛竅,最肥人(滋養之意,不是變胖)。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肌膚潤澤有彈性),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補血滋陰藥)。」

根據楊世敏臨牀的觀察,米油補而不燥、潤而不膩,對睡眠普遍不足的現代人而言,可稱得上暖冬第一補身聖品。尤其是小米粥油,更有安神、穩定情緒、助眠的效果,溼雨冬夜喝上一碗小米粥油,不僅是溫暖的小確幸,更能使夜安眠、精氣日漸飽滿。

寒溫均衡的飲食、勞逸適中的生活,纔是避免動脈再度發炎的最大利基,也才能在四季遞演中,隨着氣候自然養生。